资料阅览音乐四年级音乐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4单元 山乡牧童教案

发布者微信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秋季学期教案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教案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演唱:“ 牧童”,“村晚”
掌握音乐知识: 升记号反复跳跃记号
重点,难点
掌握音乐知识
资源准备
钢琴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资源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 “牧童”
教学目标 :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 (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 , 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 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 万面积:4.9 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牧童”
教学目标 :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1. 通过学唱歌曲“牧童”,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自在,欢乐情绪,并能有感情的轻松,自然的演唱歌曲。能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并能准确敲打出切分节奏。
2. 感受不同音乐情绪带来的音乐形象变化,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3. 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歌曲,让学生体会牧童的快乐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表现力,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辨音乐的能力。通过欣赏歌曲和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想象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材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
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
二,复习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
三,歌曲处理
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 (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
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2,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 = F2 / 4
05 | 13 | 65 | 54 | 3.5 | 21 | 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 = C2 / 4
0134 | 5 - | 567i | 5 - | 5654 | 31 | 2265 | 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 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 0 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 65 | 3.5 | 132 |错唱成 65 | 3.5 | 132 | 20 |
第二乐句 35 | 66.6 | 53 | 2 - | 2032 |错唱成 35 | 66.6 | 53 | 2 - |
第三乐句 32 | 17 | 615 |错唱成 32 | 1.7 | 615 |
最后 12 | 33.3 | 333 | 25 | 1 - |错唱成 12 | 33.3 | 25 | 1 - |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 1,5 段 , 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 1,5 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
2,教师播放录音 1,5 段 , 学生认真细听 ,( 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 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着,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 1 = G,4/4 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 Ç 调转到 摹 调,由 4/4 拍转到 2/4 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 。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村晚”
教学目标 :
1. 能以中速优美的速度情绪演唱歌曲,体现歌曲古朴美的特质。
2.理解反复跳跃记号,懂得歌曲演唱顺序。并视唱前8小节歌谱,知道写作节奏规律。
3, 通过演唱,了解中国诗歌歌词中透出的田园闲散文化,激发热爱自然与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反复跳跃记号,懂得歌曲演唱顺序。并视唱前8小节歌谱,知道写作节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演唱,了解中国诗歌歌词中透出的田园闲散文化,激发热爱自然与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材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导入老师“村晚”,请学生听后感,诗词中描写了什么生?田园生活师:唐宋时期是中国诗词造诣的高峰时期,这首诗就是来自宋代诗人雷震之手,由著名的作曲家白诚仁先生为其谱曲。中速优美的田园风。
二,导学模仿,感知领悟1.聆听歌曲师: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大家看,夕阳是多么美丽啊结合歌曲音乐,多媒体播放夕阳,日落相关的幻灯片师:?同学们,请你们来描绘一下心中傍晚美丽的景色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2.感受聆听“村晚”,由学生们发挥想象,扮作晚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或其他。
三,实践体验,美育体验1.再听录音,探索旋律的节奏特点XX | X X X X | X - - ​​| 弱起类似“顽皮的杜鹃”2.学唱曲调老师弹奏钢琴,学生“啦”歌一遍第一声部3,视唱前8小节自学和教授相结合(采用旋律节奏模进的手法发展旋律写法)3.教授全曲,稳定第一声部之后,加入第二声部学习。力求起声音色节奏音量的统一均衡初步实现二声部的演唱4.注意歌曲反复后的结束段落。顺带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5小节
四,合作探究,潜能展现,1课堂总结歌曲短小精悍,旋律易学,又加入后半部分反复歌词后的二声部习唱,容量安排的恰到好处。歌曲的风格近似学堂乐歌,很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歌曲的意境也是质朴有加,体现了田园般的优美自然。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牧羊姑娘”
教学目标 :
1, 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白纸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谈话:? 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 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 - 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二,欣赏
1,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 , 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2,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3,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4,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 , 生: 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琴伴奏
生:演唱
三,升华
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四,创造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出示歌词),小结 - 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3,思想教育
师: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这是考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了,不要求学生的思维局 ​​限,有自己的见解最好 , 主旋律的分析关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而唱熟主旋律是学生分析的前提 )( 给歌曲取名字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兴趣,为学生的快乐学习打基础 )( 可以提示学生轻声,深情的演唱 )
师: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呢?
再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结课
师: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 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山童”。
教学目标 :
能独立或随着老师琴声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了解“山童”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歌曲结构的感知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教材
教学过程 :
一,介绍歌曲
【导言】:同学们,你们听过“山童”这首合唱歌曲吗这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表现了山区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
歌曲曾在 1989年 年全国广播新歌 “ 联环杯 ” 征集评奖活动中,荣登优秀歌曲奖榜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童”。
二,完整初听
【导言】: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
教师:1, 歌曲“山童”的情绪是怎样的?
2. 歌曲由几部分构成?
现在就请完整的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通过欣赏,你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学生 1:我听到歌曲“山童”的情绪是从欢快的到优美的再到欢快的。
教师:你听的非常准确,歌曲由欢快地情绪转到优美恬静,最后又回到欢快活泼地情绪通过对歌曲情绪的理解,你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吗歌曲由几部分构成。?
学生 2:歌曲“山童”由三部分构成欢快活泼的情绪这是第一部分,优美恬静的情绪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情绪和第一部分一样。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其他同学你们听出来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三个部分的情绪。?。
(播放音频:每部分的第一句)
教师: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老师截取的谱例,谱例上有哪些装饰音?
学生 3:旋律多处用了倚音还有下滑音。
教师:你观察的非常仔细,这首歌曲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旋律多处用了倚音,下滑音,表现了山区儿童热情,活泼,俏皮的个性。
三,分段欣赏
(一)前奏
1. 视唱歌曲主题:
教师:现在我们就分别来欣赏这三个部分我们先来唱一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唱两遍:第一遍慢。
教师:主题旋律 ​​除了加人了装饰音 - 倚音,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全体 : 再唱一遍,感受旋律特点。
学生 4:歌曲主题旋律 ​​跳跃大。
教师:是的,旋律跳荡起伏,节奏活泼这种旋律特点,更深一步地刻画了山童活泼,开朗的性格。
( 第二遍稍快 ) 请再来视唱一遍主题旋律 ​​,唱出山童活泼,开朗的音乐形象。
教师:歌曲的主题旋律 ​​,在整首歌曲中几次出现,并发展变化,歌曲的前奏也是主题旋律 ​​发展而来的。
2. 聆听前奏
教师:请听一听前奏用了主题旋律 ​​的哪几个小节?
学生 1:我听出前奏用了主题旋律 ​​的前四个小节。
教师:你的耳朵真灵,前奏是主题旋律 ​​发展而来的,活泼,跳荡的前奏,把我们带入到歌曲的演唱。
(二)第一部分
1. 完整听第一部分
【导言】: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歌曲的第一部分思考:?第一部分用了哪些演唱形式(播放)
学生活动 1:第一部分歌曲用了齐唱和合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回答的非常准确,你是用了什么方法听出来的?
学生 2:我是通过聆听和观察谱例的得到的答案。
教师:是的,歌曲是运用了齐唱,二声部合唱,齐唱,三声部合唱交替出现的演唱形式(配合课件说明)
2. 听第一次的齐 + 合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第一遍齐唱到合唱部分,听一听这段描写了什么山童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这段歌曲用了很多衬词和生动的象声词赞美了山间美好景物。
教师:山童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山童的心情快乐的。
教师:是的,这段描写了山童以快乐舒畅的心情赞美了从月夜到黎明的山间景象,同时又以 ​​多种衬词,惟妙惟肖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河水的流淌,鞭儿的挥动,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画面。
3. 听第二次的齐 + 合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齐唱到合唱部分,边听边哼唱,看看歌词有什么特点?
学生 3:这段齐唱部分歌词重复。
教师:是的,歌词进行了反复强调,挑起挑起挑起,把夜幕一角挑起,抖掉抖掉抖掉,把满天星星抖掉,红了红了红了,那天边云彩红了,挑起,抖掉,红了都重复了还是四遍。表现了山童急切盼望太阳出来的心情。
教师:旋律上行还是下行我们和着音乐把这段齐唱部分再来唱一唱?
学生全体:齐唱,旋律上行。
教师:旋律上行,节奏紧密,好像是太阳喷薄而出,由暗到明的一刹那间。
教师:接着歌曲的节奏变得舒展了,歌词呢?
学生全体:都是衬词
教师:起到过渡作用,使歌曲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第二部分。
(三)第二部分
教师:请欣赏第二部分思考:?演唱形式是什么和第一部分对比有什么区别?
学生 1:两个声部的合唱情绪上优美抒情。
教师: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情绪的不同呢?
学生全体:再来唱一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句
教学:感受出了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情绪的不同呢?
学生 2:第一部分的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而第二部分的节奏是以四分音符为主。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第一部分的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节奏紧凑,而第二部分的节奏是以四分音符为主,节奏舒展营造了优美恬静情绪。
教师:你还能找到哪些不同?
学生 3:歌词我也看出描写的不同形态,第一部分是 “ 我从山路走来 ”, 第二部分是 “ 静静坐在山腰 ”。
教师:是的,第一部分 “ 我从山路走来 ” 形容动态,第二部分 “ 静静坐在山腰,那朝霞多美好 ” 形容静态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再来唱一遍第二部分,在一次体会歌曲。情绪:
学生全体:“ 静静坐在山腰,那朝霞多美好,山林唱着绿色歌谣,山风哄小草睡觉。”
(四)间奏 -
教师:太阳升起,小花苏醒伸着懒腰,音乐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播放)
教师小结:间奏由 4 到上移半音(1 = D 的 #4),把歌曲带入到第三个部分。
(五)第三部分
【导言】:请同学们聆听第三部分,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情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 4:演唱形式是合唱,情绪是活泼,欢快的。
教师:歌曲都是三个声部合唱虽然没有直接再现第一部分的旋律素材,但调性与情绪的回归是显而易见的三个声部的织体更加丰富,使情绪更加热情。
教师:在歌曲最后山童抒发了自己的心声- 童年多美好我们来听一听:
教师小结:歌曲连续地用二分音符一字一音地唱出了主题,充分抒发了对童年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三,完整复听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一遍“山童”,请边听边完成歌曲的结构。

教师小结:“山童”这首合唱歌曲,向我们展示了色彩绚丽,音响纷繁的山间景物这里生气盎然,诗意浓郁,令人心驰神往你们感受到了吗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童声合唱歌曲“山童”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学生 : 老师再见。
教师:屏幕前的同学们再见。
学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