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音乐小学音乐教案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9-12 08:2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第七单元 八音盒响丁冬
第一课时《小鼓响咚咚》
教学内容:
1、唱:《小鼓响咚咚》
2、动: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即兴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创造能力与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2、通过《鼓上的小米粒》音乐游戏,学生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强弱的变化,还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弱。
3、学生能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并提示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命题即兴演奏
教学准备:
小鼓,小米粒(染成五颜六色的),磁带,布置学生课前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神秘的好朋友。猜猜是谁?
(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2、师:这些小米粒不光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3、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师演示)
操作方法:老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皮上,以不同的力度击鼓。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以《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乐。以 为敲击的鼓点。)
1、师:小朋友们,鼓上的这些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
嗯!这些小米粒真不愧为老师的好朋友,它们和老师配合得多默契呀!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5、学生跟着音乐徒手敲击。
(鼓点同上,可以拍手,可以敲击板凳的侧面或是敲击铅笔盒等。)
具体方法:
(1)老师弹奏《小鼓响咚咚》,随着改变音乐的强弱,要求学生作出敏捷的反应,根据老师弹奏力度的变化改变自己敲击的力度。
(2)请两三位学生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6、请学生扮演“小米粒”,老师击鼓。“小米粒”们听到鼓声强,就跳得高一些;听到鼓声弱就跳得低一些。
(三)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1、师:刚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彩色小米粒。有一个小朋友,也有一个神秘的朋友,想不想认识一下?
(出示小鼓)
你们想不想也和小鼓交个朋友呢?只要你学会了这首歌,小鼓就会考虑和你做朋友。
1、听录音范唱,老师带领学生边听边用以下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在敲击过程中,老师可有意引导学生根据词意,第一段前六小节用mf力度敲击,最后两小节用f力度敲击。第二段前六小节用mp力度敲击,最后两小节用p力度敲击。)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跟随录音,用“lu”哼唱全曲
(2)填词演唱
4、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畅谈演唱的感受及两段不同情绪的歌词如何表现更为合适。(学生会根据听范唱,敲击伴奏的强弱处理歌曲。)
(四)用自制打击乐器作即兴创编、表演。
师:通过歌曲的学唱,老师知道你们已和小鼓交上了朋友,祝贺你们!老师还知道,你们今天带来了自制的打击乐器,你们和这些打击乐器交上朋友了吗?请拿出你们自制的打制乐器展示一下。
1、展示自制打击乐器
(老师对于做得好的,有独特创意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2、要求学生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鼓响咚咚》伴奏。
(学生可分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型。)
(五)师生告别,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小花鼓》
教学内容:
1、听:《小花鼓》
《京剧锣鼓》
2、动:我的创造(1)
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小花鼓》欢快热烈的情绪和童声齐唱的声音特点。
2、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为祖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
教学难点:
体验感知歌曲《小花鼓》的伴奏音乐中鼓的节奏。
教学准备:
鼓、锣、小镲。课前请学生收集埃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复习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导入听赏《小花鼓》:
1、初听歌曲,感知歌曲情绪。
2、再听歌曲,听出伴奏音乐中鼓的节奏。
3、请学生设计讲座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边听歌曲边拍击节奏伴奏。
4、在《小花鼓》背景音乐中,欣赏、交流有关埃及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的图片,如金字塔、尼罗河、狮身人面像等。
5、听赏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声》
(三)听赏《京剧锣鼓》:
1、播放两段无声音剧片段:一段是小姐在赏花,优雅地甩着衣袖;一个是很多士兵上台,然后有一个小丑很滑稽地在台上表演。
2、听《京剧锣鼓》,请学生选择,用这段音乐表现刚才所看的哪个情境较合适。
1、出示小锣、小镲、板鼓,让学生试着奏一奏这几件乐器,听一听它们的声音。
4、再听《京剧锣鼓》,请学生用图形画出所听到的这几件乐器出现的顺序。
5、师生共同交流京剧的相关知识:
(1)京剧脸谱(出示图片)
(2)京剧四大行当。(观看相关录像)
(3)京剧伴奏乐队
(四)我的创造(1):敲一敲、听一听。
1、出示图形谱:
(1)请学生说一说图形谱的意思
(2)请学生用拍手模拟小镲,用笔敲文具盒模拟小锣
(3)将学生分为两组,同时演奏两组节奏型,作二声部打击乐合奏训练
2、准备一些小镲、小锣的图标,再画出两列火车,每列火车挂有四节车厢,请小朋友在黑板上将乐器图标贴入车厢内,(同列火车只允许贴一种乐器图标,一节车厢最多只能贴两个乐器图标)
3、学生拍奏自己创作的节奏型
4、将乐器图标更换为双响筒、串铃、响板、三解铁等,循环重复进行活动。
(五)师生告别、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鸭子拌嘴》
教学内容:
1、听《鸭子拌嘴》片段
《老虎磨牙》片段
2、动:我的创造(2)
3、拓展:各种各样的鼓文化
教学目标:
1、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它们产生兴趣。
2、能听辨鼓、锣、钵等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强弱变化;能用它们奏出 构成的短小节奏型,参与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之中。
3、进一步了解我国和世界各国的鼓文化。
教学重点:
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
教学难点:
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森林里的趣事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森林趣事:
师:打击乐器是最受我们小朋友欢迎的,它们的作用可大了!
不但可以为我们的歌曲伴奏,还可以表现很多小动物和森林中发生的一些趣事。不信,你瞧!
1、趣事一:“小鸭集合走路”的情景:
(1)多媒体展示“小鸭集合走路”的情景,伴以打击乐《鸭子伴嘴》片段,请学生跟随音乐律动。
(2)出示演奏乐器:钵和镲
2、趣事二:“鸭子吵架”的情景
(1)两人一组先用手掌摸拟小镲自编自演。
(2)选择自己以为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3)听《鸭子伴嘴》中“吵架”片段。
3、趣事三:“龟兔赛跑”的情景
方式:指导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表演。
如:请手持碟子的小朋友扮演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以鞋盒作鼓的小朋友表现稳重、憨厚的乌龟,其余小朋友在旁边助威呐喊。
4、趣事四:“老虎磨牙”的情景
(1)方式:启发学生想像老虎磨牙时发出的声音。
如:有的学生可用铅笔刮奏铅笔盒的边缘,有的学生可用小鼓槌刮奏玩具鼓励的鼓帮。
(2)聆听打击乐《考虑磨牙》片段
(三)延伸拓展:
1、了解少数民族民间打击乐器
(1)观看图片:兰州的太平鼓、满族的抓鼓、朝鲜族的长鼓、壮族的铜鼓、佤族的木鼓、傣族的象脚鼓等。
(2)观看录像:“安塞鼓”、“威风锣鼓”、“藏鼓”、“新疆手鼓”。
2、了解世界各地民间打击乐器。
(东亚——朝鲜长鼓;非洲——木岑;印度尼西亚——锣鼓乐;南美——康小鼓;拉丁美洲——钢鼓)
(四)师生告别,结束教学

第八单元 新年老人走来了
第一课时《堆雪人》
教学内容:
1、唱《堆雪人》
2、听《雪花飞舞》
3、动《雪花飞舞》《堆雪人》
4、拓展:了解“雪”的知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有弹性地演唱《堆雪人》
2、感受电子合成器不断变化的音色
3、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有感情有弹性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点:
歌曲演唱时避免出现“念经脸”
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运用上网、看书等手段,查询关于“雪”的知识。打击乐器若干、雪景VCD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听《雪花飞舞》
1、欣赏VCD:雪花飞舞
2、交流课前所收集的关于“雪”的知识:
雪的构成——是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
雪的形状——有的像袖扣,有的像刺猬,有三个枝杈的。六个枝杈的,甚至有十二个枝杈、十八个枝杈的。
3、师:听。音乐是怎样表现漫天飞舞的雪花的?
(1)初听乐曲,聆听演奏乐器的音色。
(2)复听乐曲。感受音乐方式表达的雪景(感受到什么,联想到什么,仿佛看到什么)。
(3)仔细聆听老师提供的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从中选择适合的乐器,自己或和同伴一起选择一种演奏方法表现下雪的情景。
(4)律动:鼓励学生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纷纷扬扬的雪景。
(5)再次聆听全曲。
(三)唱:《堆雪人》
1、师:小朋友们,当你们一早醒来,推开窗子,看看窗外一片白色,心情怎样?你首先想做什么事?(堆雪人)
2、听录音范唱:
师:听完演唱。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3、听老师弹奏旋律数遍,启发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为歌曲伴奏。既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又可以熟悉旋律。
4、用“啦”哼唱旋律。
5、朗读歌词。
6、填词演唱。
7、用“拍传球”的感觉启发学生有弹性地演唱歌曲。
1、律动表演《堆雪人》
(1)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扮作“雪人”。第一段音乐:一人扮“雪人”,其余人围着“雪人”做各种堆雪人的动作,如:铲雪、堆雪,将“雪人”的手擘摆成一定的姿势、调整头的位置。第一段唱完,“雪人”堆成。第二段音乐:“雪人”站在原动不动,学生围着“雪人”跳舞(3—6小节:围着“雪人”转圈,最后两小节面对“雪人”边拍手边左右摇头作欢喜状)
(2)请学生分组自己根据歌曲内容设计动作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随音乐表演。
(四)师生告别,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龙咚锵》
教学内容:
1、唱:《龙咚锵》
2、听:《放鞭炮》
3、动:我的创造《听一听动一动》
4、拓展:锣鼓知识
教学目标:
1、感受《放鞭炮》欢快活泼的情绪。听出乐曲中模拟的鞭炮声。
2、学习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龙咚锵》
3、通过“我的创造”这一练习,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感受二声部。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
感受二声部
教学准备:
鼓、CD、二胡一把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唱《龙咚锵》
1、师出示鼓,让学生敲调皮听听,初步了解它: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敏?
(师敲出节奏,生用拍手模拟)
节奏A:
节奏B:
(1)学生听辨后先指名拍击,后集体拍击。
(2)请学生辨析哪条节奏听上去更有喜庆后气氛。
2、将节奏B填上衬词“龙咚龙咚锵”读一读
3、师在琴上弹出不同旋律 请学生将节奏衬词填上唱一唱(旋律从歌曲中选取)。
4、请学生聆听范唱《龙咚锵》,感受歌曲欢庆的气氛。
5、再次聆听范唱。衬词部分学生加入演唱。
6、朗读歌词。
7、填词演唱。
8、找出歌曲中的“小红灯”(休止符),启发学生为歌曲中的休止符想一个动作:或填一个乐,启发学生围绕过新年的情景去设计。(动作可有敲锣打鼓、放鞭炮、扭秧歌等;填入的字有嘭、啪、当等,也可用叹词嗨、哈、好等)
9、请学生分组创编第二段歌词唱一唱、评一评、议一议。选出最佳创作奖。
(三)听《放鞭炮》
1、师:过年时,除了敲锣打鼓,还有什么声响能告诉我们新年到了?(导入听赏《放鞭炮》)
2、初听乐曲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知道演奏乐器是什么吗?(师出示二胡,作简要介绍)。
3、再次听赏。听出乐曲中模拟的鞭炮声并请学生用动作表示。师在二胡上示范“拨弦”的演奏方法。
(四)我的创造:听一听,动一动
1、师:你还能用语言模仿各种鞭炮声吗?
2、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后集体模拟。
3、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练习,感受二声部结构,
(五)师生告别,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蓝鸟》
教学内容:
1、唱:《蓝鸟》
2、听:《新年好》
《叔伯新年好》
3、动:节奏游戏《祝福送给你》
1、拓展:春节风俗、“年”的传说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节奏游戏,巩固学生学过的节奏知识并能较熟练地运用
3、接触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感受不同国家小朋友过年的生活情趣和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
唱准2-4,4-6的三度音程
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春节”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复习演唱《龙咚锵》,通过节奏游戏导入新课:
1、集体演唱《龙咚锵》,通过节奏游戏导入新课:
师: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你了解春节的民俗吗?(祭灶、扫空、贴春联及年画、倒贴“福”字。吃年夜饭、接财神、守岁、放爆竹、拜年、闹元宵等)。
2、节奏游戏:祝福送给你
师:新年到了。人们相互见面都要问候祝福。祝福爸爸、祝福妈妈、祝福叔叔、祝福阿姨,见到不同的人送上不同的祝福。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比比谁的祝福最诚挚。
(读一读老师出示的节奏。如 等,说明这个祝福是送给哪个人的。按老师出示的节奏说一句祝福等。接受祝福的人找出写有这个节奏的卡片,并用另一个节奏再送出祝福。游戏继续进行)。
(三)听赏《新年好》《叔伯新年好》:
1、师:你会唱哪些过年时人们经常唱的歌?
2、集体交流
3、集体演唱《新年好》
4、欣赏英文版《新年好》非洲版《新年好》
5、听赏《叔伯新年好》
(1)初听,感受其欢快、热烈的气氛
(2)介绍有关壮族的风土人情
(3)再听歌曲,请学生自由地配上自己以为合适的动作
(四)唱《蓝鸟》
1、听录音范唱
2、朗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
3、哼唱旋律,注意唱准4-2;4-6的音高
4、轻声填词演唱
5、在演唱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6、以歌曲《蓝鸟》为背景音乐,请学生用彩笔将自己的心愿画下来送给家长、老师或同学。
7、同学间相互交流欣赏
(如上课时间较紧,可放在课后请学生完成,下节课交流)。
(五)师生告别,结束教学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