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三年级数学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10-14 16:0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7课时
二 千克和克一 3课时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 5课时
◇周长是多少 1课时
四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 5课时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时
间隔排列 1课时
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课时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4课时

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积在1 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几何与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综合与实践:
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

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内容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联系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积在1 00以内的一位数乘两位数。
•联系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估算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能应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联系对乘法运算的已有认识和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
•联系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以吸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联系对除法运算的已有认识和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联系生活经验和对乘、除法关系的已有认识,探索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能通过主动验算判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联系对乘、除法运算含义的已有认识,理解“倍”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联系生活经验,探索并掌握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初步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联系生活经验,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千克和克,具体感知1千克和1克的实际轻重,知道1千克= 1000克,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单位换算;了解估计和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能借助直观,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母不超过10);能联系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 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倒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与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了解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能识别一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尝试进行(些简单的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逐步增强思维活动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2)通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练习,提高进行乘、除法运算的能力,不断加深对数的大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认识“倍”的含义,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经验,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和简单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受图形的运动与变化,尝试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逐步增强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实际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6)在探索和交流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猜想和验证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与实践”活动,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探索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和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测量和描述物体的轻重,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识别轴对祢图形等活动中,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逐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探索计算方法、验算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体会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认识千克和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轴对称图形和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等活动中,主动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逐步增强对事物的数量及其大小、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的好奇心。
(2)在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探索间隔排列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逐步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养成主动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4)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用平移、旋转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变化,以及测量和计算物体某个面或平面图形周长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开放性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内涵,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课时安排
全册教科书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
安排大致如下: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7课时
二 千克和克一 ……………………………………………………3课时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 ……………………………………………………5课时
◇周长是多少 ……………………………………………………1课时
四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 5课时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时
间隔排列 ……………………………………………………1课时
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课时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4课时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