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三年级数学

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0-31 16:2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周长的认识
  •   公告:

    

评《周长的认识》
本学期在新教师亮相汇报课上,聆听了陈老师执教《周长的认识》一课,感觉她的教学设计新颖,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思路清晰,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是一节扎实、高效的数学课。陈老师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细品味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就是趣、实、活、美,具体体现在
一、趣:
1、从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感到有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老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场面入手, 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呢?
2、教学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学得有趣!
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理念。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周长的内涵。如,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指一指树叶、钟面,数学课本、三角形的周长、动手量一量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充分感受周长的本质意义。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
二、实:
深挖教材,步步深入数学最内在的特性是数学本身,应该反映数学的个性,体现数学的思维魅力,如果数学课堂无法让学生得到思维的快乐,得到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数学的本质力量也就无法得到体现。本课,学生对于周长概念的建构,经历了以下几个层次:
(1)在让学生直观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周长的理解,这是学生初步接受周长概念的过程。
(2)老师借助课件,出示一个有缺口的心形图形,问:这是它的周长吗?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图形没有周长?(有缺口/首尾没连接/没有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学生领悟到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凸显了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完善了周长的概念
这一过程是全课教学的亮点之一,凸显数学教学最本真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周长概念的建构。
三、活:
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活学活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为了提高练习效率,陈教师精心设计2道练习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效力。在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环节上,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求?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说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说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不规则图形),还有的想到可以用滚一滚的方法来求周长,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圆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四、美:
1、教学语言简洁明了,给人美的享受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简洁明了、干净利索,我在整理听课笔记时,发现陈老师的问题指向性也很明确,入木三分!精心锤炼的教学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愉悦听者的身心。
同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表现,如“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老师明白你的意思。”“行”……同时也不忘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他是这样想的,你呢?”“这样可以,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发自老师内心的赞美,会激荡在学生心头,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
纵观本节课,平实中见匠心、朴实中显功力,在陈老师清新、自然、朴实的课堂上,她引领着学生不断探究发现,交流感悟,使整个课堂充满激情,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四十分钟时间一晃而过,给人留下“课虽完,意未尽”之感,是一节趣、实、活、美的好课。
 

上一篇文章:比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下一篇文章:9的乘法口诀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