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三年级数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教学案例

发布者微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一、教材背景介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对以前所学计算的延伸和提高,三年级的上册所学的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主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册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是对原来的乘法的质的突破,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的基础。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三种算法:前两种是把12分为10和2或把14分为10和4来计算;第三种是直接用竖式计算。我还预设以下几种方法:如把12分成2×6或14分成2×7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探索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学生背景介绍:
学生在以前已学过并掌握表内乘法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而且本单元第一课时学习的“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已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能力。估计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方法以及竖式十位部分乘得的积的书写上,学生可能有难度,这是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教师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也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做好了课前准备
三.学习目标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能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5分钟)
1、师: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给大家带来了几道口算题,咱们一起来进行口算比赛,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出示口算卡片)

15×4 15×2 41 ×3 34 ×2
15×40 15×20 41 ×30 34 ×20
学生开火车回答,其中第2行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思想集中到学习上来。
2、师谈话: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住新房了,(板题:住新房)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生:想!)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瞧多漂亮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请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后,指名分别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每层14户,共12层,一共住多少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观察图意,独立思考使同学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20分钟)
1、根据板书,学生列式。 (3分钟)
学生回答:14 ×12或12 ×14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由此教师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探索和交流计算方法。(17分钟)
(1)估一估
师:这栋楼房能住150户吗?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估算方法。(学生开始出现争论,能住和不能住形成两派意见)
师:看来光凭估算还不能解决问题,还要靠计算来帮忙了。
(2)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①先让学生独立探索
(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计算方法,教师巡视课堂进行个别辅导。)
②小组交流
四人为一组进行交流。
③汇报结果
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计算方法。通过汇报板书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14×10=140
14×2=28
140+28=168
第二种方法:12×14
=12×2×7
=24×7
=168
第三种方法:12×10=120
12×4=48
120+48=168
第四种方法: 1 4
× 1 2
2 8
1 4
1 6 8
1 4
× 1 2
2 8
1 4 0
1 6 8
师:对于这两个竖式你还有什么疑惑吗?(生:第2个竖式十位上乘得的积“140”这个“0”可以不写吗?)教师给予肯定可以省略不写。
多请几名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及书写格式,教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知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通过估一估,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比较不同算法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3)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1 4
× 1 2
2 8 ……(2)×(14)
1 4 ……(10)×(14)
1 6 8 ……(28)+(140)
师:28怎么得来的?()×(),
具体怎样算2×14呢?请大家认真看屏幕。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第二步出现(14),它是怎么得来的?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最后一步呢?指()+( )?
指名学生回答。
(4)教师再次用课件演示运算顺序,同桌互相说一说两位数
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
(5)验证刚才估算的结果。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12×14的计算,使学生掌握每步计算的道理,弄清计算的过程。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13分钟)
习题设计
1、课件出示第26页的“试一试”,学生在练习本中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竖式计算的方法。
2、开密码门
师:淘气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了,可是他遇到了难题?(课件出示)这是一个密码门,密码就是24×12的结果,等于72怎么不对呢?赶紧帮他算算密码是多少?
24×12=72
2 4
× 1 2
4 8
2 4
7 2

学生独立计算找出错误原因,指名分析回答。(学生回答正确后课件演示门打开)
师:你想提醒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出错?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归纳。
3、课件出示:你知道三年级共有多少人吗?
三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队伍,三(3)班的王新一站在队伍里悄悄地数了数:从前数他是第5个,从后面数他是第9个,从左边数他是第8个,从右边数他是第7个。现在你知道三年级共有多少人了吗?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后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并巩固笔算计算方法。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2分钟)
师:淘气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兴,你有什么收获吗?
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梳理。使学生掌握每步计算的道理,掌握所学知识。
(五). 在《住新房》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价值。通过练习反馈学生能掌握好所学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教学效果。
(六).评析及启示:
我觉得本节课我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开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口算工作,接着跟学生简单的交流了我们县城的一些变化,从而让学生搜集到数学信息,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问题。
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中,利用“住新房”这一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在交流中学会计算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算法多样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在讲解竖式的过程中,我原来设计的是以角色的转化来进行,学生当老师,老师做学生的形式出现,帮助全班同学明晰算理掌握方法。但是在教学中我担心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把教学中这一重点讲清楚,所以我还是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方法——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三、在巩固练习中,不仅重视了计算的基础,又注意变换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觉得本节课我在以下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组织教学中,我感觉自己还是讲得多了一些,也没有较好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评价的语言也太少。看来,我还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怎样少讲些,多到学生当中去指导,让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