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一年级语文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日月明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三、自我构建
(一)拓展:
1、读词。
过渡:同学们P98中间,有个小男孩,看到了吗?他下面有“我会读”三个字,他把书中有趣的字组成词语,而且读得非常的准确,大家有信心与他比一比,读得更好吗?
(1)男女生轮流读一次。
(2)开火车读一次。
(3)组词:谁也能像小男孩一样,把这些字组组词。
2、课后有趣的会意字。
过渡:这节课呀,又是读又是写,这些字,一定已经牢牢记在心里了。老师说过这么有趣的中国汉字还有许多,这里老师就有几个这样有趣的会意字,同学们一起来猜猜看,好吗?
(1)不正——歪(歪歪扭扭),做不正的动作加深记忆。
(2)日光——晃(晃眼睛)
(3)三日——晶(亮晶晶)
(4)三口——品(品茶)
设计意图:拓展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读想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爱好,丰富和扩展语文知识和文化领域,培养学生善读、善观、善说、善听的语言能力及习惯,激励学生敢想、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释放出学习和创造的激情,体验到学习和创造的欢乐。
(二)总结
1、有趣的会意字: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汉字,真是非常的有趣,它的名字叫——会意字,是的,因为有趣,所以我们也叫它——有趣的会意字。
2、回顾全文:让我们再一次回味“有趣的会意字”组成的小韵文吧!
3、作业:学习了这一课,我们以后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汉字,用学到的方法记忆文字,会学得更有效,所以今天的作业是:(1)读文。(2)收集身边的会意字,下节课交流。


【教学板书】
4、日月明
有趣的
会 明 鲜 尘 尖
意 灭 男 休 看
字 林 森 从 众


第二课时(略)
一、回顾全文。
二、复习词语。
三、学习生字:力。
四、书写生字。
五、交流展示身边的有趣的会意字
六、仿照课文,把“会意字”编成韵文。

【教学反思】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我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1、创设情境愉悦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看图、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这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以达到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汉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独立或随机组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已经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被调动起来了,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愉快。
4、提炼生活仿作创新提炼生活,想象模仿,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教学《日月明》之前,我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调查员”,通过电脑、电视、画报、儿歌等多种途径去了解汉字的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日月明》时,我以课文为凭借,由浅入深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语文训练,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学生在读韵文、谈发现中渐渐明白“日月为明、二木为林,三木为森”的字理关系,很快认识了这些生字。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热情,感受识字兴趣,我请他们说一说还认识哪些“品”字形的字。学生从同学名字中发现了“磊、鑫、犇”。我又问:“你们能试一试用这种方法造字吗?”“三山、三田、三火……”学生说了很多,虽然只有“淼、焱”是正确的,但他们发现了构字规律,尝试了创造的乐趣,自主识字的愿望更强烈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