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音乐四年级音乐

海顿《小夜曲》教案

发布者微信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聆听课教案
海顿《小夜曲》教案
教材分析:
1、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
作者介绍,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2.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并能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
3.能听歌曲《月亮月光光》画旋律线。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用唱歌的方式做课前问好,可让学生放松一下。
二、师讲故事,激趣导入《小夜曲》
1、播放主题音乐,感受美丽的夜晚,师生律动表演
2、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安静、优美
师:说得非常好,听听在这段旋律里,有什么乐器参与了演奏?(播放主题音乐a)
生:小提琴!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对美丽夜晚的描述,带着全体学生进入幽静的夜晚。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听音乐进入乐曲的已经,初步感受《小夜曲》的旋律。
三、讲解“弦乐四重奏”
1、看弦乐四重奏视频
师:很好,听到有小提琴的音色,除了小提琴,还有没有别的乐器啊?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欣赏弦乐四重奏视频,主题旋律a)
师:你们来看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讲解“弦乐四重奏”
师:细心的同学有没有观察到,小提琴有几把?很好,是有两把,那这种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弦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叫做弦乐四重奏。(PPT弦乐四重奏名解)
3、师: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他们演奏时的位置是怎样的?
4、生:扇形的,位置依次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弦乐四重奏的表演视频,直接地认识有哪些乐器参与到弦乐四重奏里,再进入理解“弦乐四重奏”的定义,这样让学生即轻松又深刻地学习到“弦乐四重奏”这个知识点。
四、了解《小夜曲》的演奏形式
1、师:在这首乐曲里,除了听到(哼唱一小句)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的主旋律以外,还有没有听到别的声音?
2、生:“蹦蹦蹦蹦”的声音
师:太棒了,你们听辨音色的能力越来越强了,这就是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的方法来伴奏的声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聆听主题旋律以外的声音,培养专注聆听的好习惯。
五、用LU模唱主题旋律
(1)、师:多优美的旋律啊!想不想跟老师学唱一下这段主题旋律啊?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在心里默唱,用手指着旋律谱。
(2)师:请你们用LU来模唱这段优美的旋律,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的腰杆坐得最直的。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3)师:让我们完整地来一遍吧。手指不能偷懒哦,要边唱画着旋律线,注意声音要更轻柔些。
设计意图:学生用LU模唱主题旋律,更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总体表现,做好铺垫。
六、分段听旋律,并做律动,再总体表现。
a、播放主题旋律b,感受音乐旋律大跳
b、当听到大跳时,举手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对音高的辨别能力特别强!主题音乐里出现了3次大跳。
师:我们的乐曲出现了大跳之后,情绪更加活泼了,
c、师:尝试跟着音乐,把三个情景的动作,连起来跳一跳。(播放主题旋律b音乐,跟师做动作)
d、播放全曲,完整欣赏
设计意图: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身体的律动引领学生感受音乐、体会情绪、以及体验速度的变化。
七、讲解“小夜曲”
师:在200多年前,奥地利人们也喜欢在夜晚来演唱歌曲或演奏器乐曲,这类的音乐称为“小夜曲”。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首就是着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创作的《小夜曲》(PPT小夜曲名词解释)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小夜曲”这个知识点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描绘月夜主题的音乐,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在晚上,伴着这美丽的月光,轻轻地哼唱这些美妙的旋律,再次感受月夜的美丽!
设计意图:运用与学生畅谈的方式,总结这两首作品的共同点,将月夜的美贯穿于整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