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2-27 07:3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冀教版
  •   公告: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大家知道,五、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所含盖的知识面非常广阔,内容既丰富又精彩。对于教师来说,这门学科非常具有挑战性,它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我们的业务功底。因此在教学时,我们经常会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产生一些困惑,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偏差,从而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知识型的社会课,完全忽视了品德学科的特性。

因此,我们今天探讨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将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一)明确课程的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品德性是这门学科的灵魂。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教学是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怎样才能做到既完成知识教学,又凸显品德教育的特性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入手,寻求两个最有效的通道。

(二)寻求两个通道

1、走进生活的通道


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逐渐加大了知识的含量,法制教育、历史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生活开始,找到一条生活的通道。教学中,教师可以努力创设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多给学生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实践体会,感悟正确的道德观念,摒弃错误的道德行为。


2、走进心灵的通道


过去的纯知识体系的教学把很多感性的东西都抽空了。但是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却是以道德情感的生成为突破口的,只要我们将单纯的知识学习融入更多的情感体验,便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以第一单元来说,整个单元看起来是在通过对人们吃穿住行、语言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介绍,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但实际上却是在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三)、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1、从生活中来。


教材以及教学要从生活世界出发,不要脱离儿童的生活,这是从出发点的角度来思考教材以及教学跟生活世界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取甚至是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死搬书本上的东西。


2、回到生活中去。


回归生活世界还包括另一方面的内涵,那就是我们的课程、教材、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


为此,在我们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自觉的、有意识的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

接下来的第二个话题,针对教材我们主要来具体分析一下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该如何正确把握。
一、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一)在内容上从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扩展到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层度更高。五年级的教材内容涉及到了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因此,教学时,要避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仅仅只传授给学生单纯的知识,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具体方法。
(三)注意了突出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即“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和学习做人”。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因此,本教材的编写强调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帮助他们形成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观念、意识,激发其积极的道德情感。教材中有关社会的教育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辨证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注意了范例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范例性与工具性是新课程教材的两个基本特点。五年级教材在强调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还强调了每课应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因此,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料也更为丰富,在文字量上也有所增加:教材通过小方框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如格言、小知识、基本概念、价值观念等,目的是达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拐杖,掌握并传承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
(五)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上有所增强。
本册教材注意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都开设了“学习广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到的内容,在这里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也可以了解一些与本单元内容密切联系的拓展型内容;甚至还可以和同学们合作制作成长手册。通过这样的活动,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够尽情地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也能够得以培养和提升。
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单元简析:
本册教材在上册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从“锦绣中华在我心中”、“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域的生活,了解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本单元选取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方言与节日等几个方面,用对比的方法,体会不同的差异,了解祖国不同地域人们生活的特点和方式,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材编排了“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多种多样的住房”、“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等七个主题内容。


第二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本单元的重点在于通过一些简单的农业常识,让学生了解农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懂得农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因此,教材编排了“我们的衣食之源”、“农业大家庭”等五个主题内容。


第三单元:“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了解身边的工业产品开始,通过了解衣、食、住、行与工业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工业生产与我们生活的必然联系。在教材编排上,设计了“生活中处处有工业”、“我们的生活在变化”等四个主题内容。
三、活动主题案例及教学指导建议
下面我想以刘娟老师的这节课为例,来谈谈我眼中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中华美食名扬天下》这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南北方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从中华民族丰富的美食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到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以及我国不同地区的饮食风俗特色。初步探讨了每个区域内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与地域物产的关系,体现着人类依赖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本课的重点应该落在探寻饮食文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上。
因此,刘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这样几个方面: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使学生养成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寻人文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兴趣。
3、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情感。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务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和其他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关系。
在设计思路上,刘老师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一)注重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等资源,充分利用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等来综合表现教学内容,增强了视觉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基础性、主体性、体验性、团队性的原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主张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这从刘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可以看出来,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下面,我们继续针对刘娟老师的这节课,具体来看一看在高年级的知识型课堂上如何通过活动化教学开展品德教育
1、巧妙设计导入环节。一节课的好坏,往往跟导入环节的设计有着很大关系。品德与社会课不同于其他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因此,精彩的导入便可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刘娟老师这节课以歌曲《美食》导入,通过一场视觉盛宴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扣主题。除此之外,针对内容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创设更多新颖的导入形式,来呈现出一堂堂灵动的品德与社会课。
2、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我觉得教师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特点,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认识身边的自然环境开始,逐步扩展到周围人们的社会生活。在这节课上,刘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美食侦探在行动”。她让学生们从调查年夜饭入手,来研究我国东西南北的饮食差异。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很重要的一顿饭,也是饮食中的精华,更是让很多孩子一听见就会口水直流的美食家宴,刘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探讨饮食习惯形式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能客观分析饮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教学内容只是一些提示学习活动的范例,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我觉得课前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收集一些图片、史料、实物等资料,尤其是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我觉得在这方面,刘老师做的就非常好,她对学生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课前准备要求,(1〉首先,要求学生在假期进行采访调查,了解家乡的特色饮食文化,搜集家乡有哪些特色菜肴和风味小吃的信息资料? 2〉其次,是搜集有关中华美食的资料:比如:中华美食小故事、关于八大菜系的资料等等)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同时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4、创设情境,设置活动,启发学生合作、探究。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资料罗列,不要将学生作为盛资料的容器,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铺路、搭桥”。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和环境,即设计学习活动。对于这节课,我个人觉得刘老师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华美食嘉年华”是最精彩的一环。这样的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不仅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美食。让每人设计广告语的环节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5、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验、尝试活动。本册书中二、三单元主要涉及的是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内容。由于它们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就显得特别关键。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学生实际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农业、工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但是我想这个方法执行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更提倡像刘娟老师这样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模拟情境等方式,体会他们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寒假培训中,对于我们这门学科的一点认识和体会,由于经验浅薄,有何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