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三年级语文

玩出了名堂优秀教案

发布者微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玩出了名堂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学情分析】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试想:都是八九岁的年龄的孩子谁不喜欢玩呢?玩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玩的形式丰富多样。我想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会很感兴趣的。但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能在玩中出了名堂,并不是很简单。教学中,要注意让孩子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中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从而击破教学难点。
【教材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细细有感情地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②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②课文篇幅不长,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③细致品读课文运用“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阅读形式,让学生深刻明白在平时的的过程中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有所发现。
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掘与培养。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交流活动上,掌握、认识和发现知识,并在深入地探究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养成敢于尝试、追根问底的科学精神,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
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列文虎克玩的故事,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工收获。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在课前,发动孩子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深刻感受到在平时的玩耍、游戏过程中,如果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谈体会的方式,能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能过写小练笔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深化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读法。文中描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让学生明白列文虎克的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玩中做到细心观察,认真动脑才有所发现。2、朗读感悟法。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读中逐渐深化玩中要观察思考的意识。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如在上课之初,以疑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自然而然、主动进入课文中进行探究,进入情境。又如在学完列文虎克的玩法后,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训练学生在想象说话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一)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相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二)引发质疑,以疑导学。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可是,列文虎克在玩耍中却有伟大的发现。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究竟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板书: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板书:名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玩出了名堂》。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
二、思辨探知。
(一)学习课文2至4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至4自然段。
②用“ ”画出怎样玩的句子。用“﹏﹏”画出玩出了什么名堂。
③在四人小组内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课文篇幅不长,语言平实,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要多样,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边读边想边画,动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记忆、理解的效果会更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在充分朗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四人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2、学生汇报列文虎克玩的相关句子,并作感情朗读。
①(出示句子)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指导朗读。(赞赏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汇报句子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紧抓“玩”一线索理解列文虎克玩的过程,并带出玩中的收获与发现。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明白道理。)
②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时候,有新的想法吗?(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 )
他这样玩,会有什么发现?
(出示句子)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重点)指导朗读。(惊喜的语气)
(设计意图: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③他还有新的玩法吗?
(出示句子)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
这样,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出示句子)这样就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如果你是列文虎克,你会怎么想?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句子的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列文虎克的玩法,让学生感受到边玩边想的趣味性。)
④他是怎样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
(出示句子)他用显微镜观察水,观察牙齿。
他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重点)指导朗读。
理解“小生命、小东西”。(微生物)
课文把微生物世界称作什么?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理解“小人国”、“居民”。
(设计意图:通过有侧重点地加强指导朗读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比用“微观世界、微生物”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的形象表述,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就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内心会怎么想?
(重点)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训练学生在想象说话中,体会到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总是充满自信和期待的,这里会有多个开放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看板书小结第2至4自然段。
同桌再来合作读一读第3、4自然段。一个读他的玩法,一个读他的名堂,体会他玩的整个发现过程。
(设计意图: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这样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同桌合作读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与别人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学习第5自然段。
请学生自由读读第5自然段,并思考名堂怎么大?
指名汇报。
理解“玩具”。
(三)总结,归纳道理。
玩的时候不能光玩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列文虎克的故事明白了道理,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树立玩中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意识,逐渐形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创造意识。)
(四)交流资料。
三、自我构建。
(一)小练笔: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交流玩中的收获。
我们平时都爱玩,你们最近玩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呀?请你们先跟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同桌互相讨论,再指名。
教师评价。
2、开始练笔
3、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首先,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二)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总结:看来,这节课大家大有收获,不光会读、会思考,还会说会写呢!你们真了不起呀!请同学们在课后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用更多的故事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优良品质。)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玩      名堂
      磨镜片    做成放大镜
     叠放镜片    发明显微镜  细心观察
     用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认真思考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紧扣一个“玩”字,让“玩”字贯穿全文。初读课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当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上课伊始,我就以“玩”为线索,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五个自然段,段段写了“玩”,“名堂”在课文里的意思就是发明与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时时把“玩”和“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朗读是学生心灵与课文的对话。引导学生感受、感悟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所在。因为内容不是很深奥,所以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在朗读汇报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讨论,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个性表达。因为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在指导方面,我比较注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学生对列文虎克的磨镜片的恒心赞赏,就让他们读出赞赏的语气,学生对列文虎克很钦佩,就让他们读出钦佩的语气,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增强感悟,丰富体验,得到情感得到熏陶、思想的升华。
当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后,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领会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是“玩”出来的,鼓励孩子们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没有发现,让学生回归生活,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学生通过学文受到感染和启迪之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手写我心。
总之一句话,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老师的任务是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过去老师主动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掘与培养,让学生在学生中掌握、认识和发现知识,并在深入地探究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养成敢于尝试、追根问底的科学精神,而学生自主与合作意识,也将会因为我们探究的逐渐深入而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