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发明家》课后说课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教师不是学生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管理学生。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依据《纲要》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观察分析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科技发明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具体实施的发明过程,获得发明创造的一般方法和技能。
2、掌握四种常用的发明技法,并能简洁清晰地分析推介自己的设计和观点,又能听取他人意见,完善方案。
3、培养创造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对问题寻根究底,乐于参与发明创造的活动。
我想,既然是方法的指导课就应该结合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熟悉方法并熟练的掌握,不能只是关注理论的指导,那样以来学生不但很难掌握,在以后的实践操作中会无从下手,犹豫不决。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觉得发明并不难,产生发明的兴趣,并把学到的发明技巧运用到生活中来。
因此,这堂课我在方法的指导上始终让学生感到发明的方法有趣与新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获取方法,效果不错。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遵循着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小学生的发明故事视频,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小小年纪就发明出了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各种新颖实用的物品时,他们由羡慕到惊讶再到跃跃欲试,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瞬间提高,思维积极、紧凑,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本节课我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当学生的创作思路被打开后,我为他们提供了各种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小物品,鼓励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组合发明法进行发明创造,同时,还要把本组的发明作品向其他同学进行推介说明,这一过程,着重指导学生对同伴的发明及解说进行认真倾听、合理评价,台上台下在相互交流、肯定与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与评价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运用缺点改进法设计创新方案时,我为学生提供的是发明创意设计单,鼓励学生把原有物品的缺点、改进方案、预计效果等均通过文字或图片形式表达出来,这一方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即使有了好的想法,也不一定能够用准确的文字或图片叙述和表示,但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学生在讨论现有物品的缺点时,首先要回想生活中是如何使用这种物品的,他要观察、要回忆,要思考,促使学生去关注日常生活及周边环境中的问题;学生在想办法改进的过程中,他要和同伴一起交流,取长补短,吸纳别人的好的建议,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把想法转化为文字或图片时,他要整理刚才获取的信息,斟酌语言表达方法,思考如何用画图的方式让他人明白,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与画图技能。这样,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回顾整个教学环节,也存在着很多的遗憾和不足之处。
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有待继续完善。个别小组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分工不明确,配合不够默契,组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致使个别小组在交流展示时人员分工发生争执,虽然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也说明了小组合作机制的不成熟。
还有,在用组合法发明物品时,有的孩子只是把多个物品简单的叠加,其实这还并不能算得上发明创造,但是,只要我相信,只要学生有了这种意识,有了对这种发明方法的了解,也就达到了学习本节课的目的。
“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目前在我们环山路小学开展得轰轰烈烈,有了具体方法的指导,相信孩子们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优秀品质一定会得到更大提升,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有更新颖实用的发明诞生。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