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发布者微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七、教学反思
走下课堂的那一瞬间,我的第一感触是: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永远是最考验人最磨练人的舞台……
我所执教的这一课,有着深刻的主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通览了教材后,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我首先进行了目标定位,继而锁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节约资源的环保观念。
在一边分析教材一边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其实我的心里一直没有底:对于这样的全球性的大问题,学生能走进教材,与教材对话,与生活对话吗?学生能体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严峻现实吗?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一边咨询六年级的班主任,一边趁值周之际,和站岗的六年级学生对话,从侧面和正面出击,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别说,收获还真不少,我还真了解到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有了初步的概念,因为他们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已经接触了这样一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带着这样的喜悦,于是有了我以上的教学设计:感受美丽的地球,直面哭泣的地球----体验水资源宝贵,感知水资源匮乏----了解森林资源作用,感受森林资源骤减----了解其他资源情况,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了解保护资源行动,深化“只有一个地球”。而事实上,我太“想当然”了……
一、加强了储备忽略了积累
在搜集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我力求从三个维度着手,一是来自家乡浙江绿谷的资源;二是我们祖国的资源;三是全球性的资源。因为我们今天毕竟探讨的是全球性的问题,不能局限于身边的资源。因为,作为浙江绿谷,对于资源的有限问题,相对比较难以体现。所以,作为自身来讲,我搜集了比较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而且在反复比较中取舍。可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我却忽略了他们的储备情况。可以说是偷懒,没能提前一天亲自走一趟,深入学生生活中去了解,也可以说是高估了六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以为有了六年级上册语文一个 单元的学习积累,学生的认识会比较深刻……总而言之,还是自身在教学前“想当然”的层面太多,最终导致了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够广,也不够有深度。要造就“智慧课堂”,的确如大家所言,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无疑能为课上的智慧引导和巧妙处理做好铺垫。
二、提高了深度降低了效度
课后,我仔细阅读了教师们的“课堂捉虫”,发现有一位教师提了个很好的建议,建议在引导学生认识联合国相关组织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并设立了“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时,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暗暗记一记这些特殊的日子,层层推进,引导感悟。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课前,我之所以采取配乐呈现文字图片的形式,是出于对这个环节目标只定位在“了解全球保护资源行动”,并不需要“掌握”的层面,因而相对草率处理。事后我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能“想当然”。同时,我觉得还应该再添加一些其他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材料,从而在学生脑海中植入“国际性”、“全球性”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中国有植树节。可见,这一环节的教学虽然提高了深度,却降低了效度,虽然只是一个细节,却是智慧型教师所应该把握的,今后得引起注意。
最后,再谈谈教学中感受颇深的两点花絮,与大家分享:
1、寻找合适的配乐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课堂捉虫”中,大部分教师都提到了那段震撼人心的音乐《夜曲》。其实对于这段曲子,我可花了不少时间去寻找。
以前,我曾听过这首唯美而又摄人心魄的曲子,在制作课件时,面对那样的文字图片组合以及所要达到的震撼效果,《夜曲》就是非常合适的曲子。可是,我当时只知旋律而不知曲名,于是只好上网盲目搜索。听了许许多多国外的曲子,就是找不到,当时可把我急坏了。后来不知怎么想到了请教音乐老师。于是我就边哼着旋律边去请教音乐老师。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很热心,边帮我寻找许多相对接近风格的音乐,边继续寻找我心目中的理想曲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位音乐老师的帮助,《夜曲》终于找到啦!
2、灵动的课前谈话
同样的,在“课堂捉虫”中,我看到有几位老师提到了“课前谈话“部分。“如果说小鱼儿的家是清亮清亮的江河大海,那么小鸟的家是……小草的家是……”其实,这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考验。
在上课之前,我没有做好课前谈话的准备。严格的来说,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没有想到合适的话题。本想和学生交流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已经接触过的这样一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交流他们的感想,交流他们的收获。可是后来我又否定了,因为在教学中,我是打算用来引导学生回忆感知的,课前交流了,一就等于老话重提了;二又直接关系教学目标,不是作为教学的铺垫,称不上课前谈话;三又与开课时的导入不衔接。于是,在一早去梅山小学接触了解学生的时候,我便与班主任沟通,提前三分钟左右到教室就可以了,不要早到。可没想到,学生非但早到,还早了那么多。没办法,我只好一边“吩咐”他们先背背古诗,一边暗自思考应对的策略。呵呵,这样说来,“急中生智”这个成语不是没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