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
12 金色的海岸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3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大举措。
2、 了解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个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城市、风物特产、建设发展成就。
3、 探究经济社会发展与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的关系。
二、 设计思路
沿海经济开放区是以城市群集约发展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形式,她的开辟,既是前期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建设发展的结果,又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以沿海经济开放区为辐射点,向祖国内陆逐步扩展,为沿江、沿海流湖泊开放发展,乃至西部大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课文通过重点介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开放区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龙头的建设成就,体验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发展注入的源源不断的活力。为了便于小学生的理解感受,课文尽量从活动入手,或通过故事形式穿插渗透相关学习内容,将介绍、说明文字作为活动后的提示与提升。在课文基本结构上,分别由观察我国沿海城市
三、图意说明
教材第73页画面:在地图上观察我国沿海地区城市、河流分布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补充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区域地图。同时,这种观察思考要有一顶的对比,如沿海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对比,中国沿海与国外沿海地区的对比,其他国家的沿海与内陆的对比等。
教材第74页画面: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地图上的珠江三角洲,故事开始:新兴的工业。
四、教学活动参考
活动一 沿海观察感受
步骤1:准备中国地图挂图、区域地图挂图或者世界其他某一国家的挂图,放大课文P73小资料,教师可列出观察要点,如那些地方城市最多,多到多少;哪些地方城市分布稀疏,有什么原因;哪些地方河流胡波较少等。步骤2:最好让学生根据兴趣,设定一个观察思考主题。步骤3:交流观察思考想法,鼓励能够引资料说明的同学 。
活动二 “暑假的故事”里的现代化成就
步骤1:分小组看故事,指导学生收集故事中反映现代化成就的内容,也包括一些不懂的内容;步骤2: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同学合作,在全班介绍学习阅读度的认识和体会;步骤3:扩展故事之外所了解的发展成就。
五、图意说明
教材第75页画面: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故事续:农业的现代化,养殖与网上交易。
教材第76页读画面: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故事续:交通的发展变化。
教材第77页画面:长江三角洲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图和上海的南浦大桥风貌。长江沿岸工业带地图的应用,重点是长江三角洲地带的城市分布和有选择性地介绍说明。还可以仿照珠江三角洲介绍内容要点,指导学习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成就。
六、
活动三 长江三角洲城市介绍
步骤1:要求每一个同学选择一个城市收集介绍资料,老师给有困难的同学列出资料搜集指南,包括具体搜集渠道或给出资料让其整理、进一步可以提示资料整理提纲,建议同学的整理提纲互相交流;步骤2:自愿介绍发言,可以使口头说明、配合图片说明,旅游体会,还可以制作成FTP文件展示说明、配合影视播放说明等,在活动过程中,允许提问、置疑、纠错等。
七、活动实施建议
1.教学资源:本课教学资源包括①书刊——沿海地区企业、产品介绍的书刊、报纸相关新闻剪贴、照片图片等;②影像——反映东部沿海城市发展风貌的新闻影视纪录片、东部沿海旅游网站等;③实物——地图挂图、著名企业、产品的商标、土特产品等。
2.教学重点、难点、要点:重点——感受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面貌,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活力;难点——有关经济开放区的一般了解;要点——①从地图上了解沿海城市的分布状况,简单探究经济发展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的相关关系;②三个经济开放的发展成就展示与说明;③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三个经济开放区的发展的特色。
3.主要活动方法建议:采用讲授启发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开放区的基本意义;运用观察、讨论、比较等方法,探究经济发展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和三个经济开放区特色比较两个问题;通过阅读新闻、观看影视、收集资料,以及应用沿海地区知名企业、商标、产品介绍展示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发展成就。
八、图意说明
教材第78页画面:环渤海湾地区的发展。课文配合北戴河风景引用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一首诗词,已在以情以景动人,同时借用诗词中的“换了人间”,表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环渤海经济开放区区域地图重点介绍主要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景和现代化面貌。
教材第79页画面:收集资料的方法。
九、教学评价
1.能通过具体资料说明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和发展成就。
2.初步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发展对我国进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乐于探究,积极思考问题,善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