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五年级数学

中位数评课稿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0-31 15:5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中位数
  •   公告:

    

评《中位数》
余老师的《中位数》这一节课,围绕国家级实验课题为我们做了比较成功的演绎。教者十分注重策略意识,通过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数形结合等策略应用中,积累并提升了数学活动经验,取得富有成效的教研价值。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对比观察中感知中位数
教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认知冲突。教者借助统计图中平均数与其他数据的比较,形象地表示出极端数据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差距,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在一组个数不多的数据中,如果出现了极端数据,这时用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已经不太合适,需要选用新的数据代表,从而激起学生寻找新的数据代表的心理需求。
  教者运用变式练习,学生亲历了数据排序的过程,感受到排序是必需的、有用的,让学生悟出在找中位数时,先要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再找正中间的一个数。特别是教者借助统计图进行直观形象的分析,分别在平均数和中位数上下浮动,让学生充分比较平均数和中位数代表性的强弱,通过对比促其逐步体会到在数据个数不多时,平均数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而中位数不受,且在中位数周围集中了很多的数据,这时选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更合适些。
  二、在自主寻找中体会中位数
  教者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经历寻找新的数据代表的过程,从中感悟中位数的意义。教者再次设计认知冲突,巧妙地将数据从7个增加到8个,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促其积极思考,主动创造。学生主动运用刚获得的对中位数的认识解决问题,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学会找中位数的方法,体会到中位数的意义,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三、在实际运用中领悟中位数
  教者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体数据,不断地让学生把平均数与中位数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多次经历寻找数据代表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各个统计量的意义和作用,感悟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步体会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具体地分析数据,灵活地选择数据代表;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代表,做到具体数据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形成思维定势。
  四、在拓展延伸中深化中位数
为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数学思维,教者又一次设计了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辩证地看待极端数据和中位数,合理地寻找数据代表。教者运用发散思维,引导学生逐步类比联想到:在确定中位数的前提下,由此可以联想到数列的顺序以及名次等,让学生感受到进行数据分析的价值和乐趣,从而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建立了认知平衡。
当然,本节课在设计上教学容量很大,从课始到课终,教师都在组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建构新知,课堂节奏比较紧张。是否可以对某些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重组和整合,使课堂结构分明,教学节奏更加从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