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发布者微信

    
一、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
3、出示“除夕真热闹” 。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除夕的热闹?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一读,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与同学交流。
4、学生交流,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5、感情朗读:想象着这热闹的场面,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或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6、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自由读11、12自然段。想想:元宵节的热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
(3)学生汇报:
数量多:引导学生抓住“处处、几百盏灯、街上有灯、家中也有灯”等
种类多: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走马灯、宫灯、纸灯“等。
(4)课件:出示各种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
(5)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6)画面定格后,让学生选择一幅写一写认为最美丽的或最有特色的灯。也可以写想象中的灯。
师:如此美丽的灯会,如此热闹的元宵节,怪不得老舍爷爷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了。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我们一起读这两段,读出欣喜、兴奋的心情。
(7)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读中感悟和想象,让学生走进画面,是让学生感受文本,领悟内涵的好方法。教学中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品读想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这不仅能达成目标要求,突破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还有哪一天的活动?(正月初一)

二、体会初一的悠闲和热闹
1、出示:大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2、理解“截然不同”。
3、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在何处?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体会。
4、谁能读出大年初一人们热闹而悠闲的劲儿?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三、感悟节日结束后的盼中乐
齐读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想象,春节过后,人们干什么去了。
但是,此时的忙碌又是别样的心情,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春节是喜庆的、团圆的、忙碌的、悠闲的。但春节一结束,人们都抱着新的希望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的忙碌却充满着对新一年的期盼。
四、回顾课文,领悟表达特点
1、用心地读读全文,再次感受北京的春节,想想: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文章按一定时间顺序写,脉络清晰。有详有略。每个节日都抓住了人们的活动描写,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设计意图】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文时才会做到详略得当。
 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略)  
2.调查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写成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受春节的喜庆、热闹与祥和,体会到作者的语言风格后进行练笔,既提高了学生习作水平,又加强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附:課前预习完成的表格
时间 给你的印象 风俗习惯 详写、略写



 


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