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三年级语文

人教版三上语文第七单元习作 走进童话世界案例研究

发布者微信

    

《和孩子们共同走进童话世界》主题案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人教版小语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中安排了一次童话习作训练。配合本单元的教学,同学们在课内外阅读了大量有关动物的童话故事。
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而且独立。他们喜欢想象和表演,但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新的课程理念一再强调:“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而童话恰恰符合学生的天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在童话的氛围中学说话、写话,顺应了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
结合以上种种特点,我确定了本次创编童话教学,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孩子们大胆合理的想象,口头创作童话故事。
二、案例事件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我安排了《和孩子们共同走进童话世界》这节课,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当我在三、一班第一次提到“童话”时,孩子们个个眉飞色舞,脸上难以掩饰的喜悦告诉我:他们真的很喜欢童话故事。上课伊始,我便通过创设情境将孩子们带入了“寻宝游戏”。听录音中小动物们的谈话,说一说“小猴子皮皮”有哪些特点。而后,又请孩子们大胆地来想象一下“接受了山羊公公邀请的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来参加生日会”。这个时候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了,都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我。通过发言,我了解到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学生说:“皮皮在路上遇到大灰狼了。”有的说:“他的生日礼物丢在路上了。”……紧接着,我们选择了其中一名同学的想法,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细化,加入了外貌、语言以及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共同创作出了一篇童话故事。课后,孩子们一致认为这一次的童话创作很有成就感。
三、案例分析
课后,当学校领导以及其他语文老师坐在一起评课时,我才要意识到自己的这节课中有太多的不足。如倪老师向我提出的:找到了小猴子的特点后,老师也板书了,可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呢?孩子们后面所想象的种种原因,与之并没有太多联系,似乎这一环节可有可无。后来,我自己也回忆了一下,的确如此,当我们听完录音后,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这样一只小猴子为什么还没有来参加山羊公公的生日会呢?”前后环节衔接的并不紧凑。此外,在老师们评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其他一些问题,如“孩子们想象力的确丰富,但有很多却是完全的凭空想象,与现实脱节严重。”“故事很有趣,但通过故事想说明什么道理呢?”
由此看来,这一节课环节在设计上的确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还需做精心修改。
四、改进措施
在领导和老师们的指点与帮助下,我带着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在三年级二班又上了一次相同主题的童话创作课。这一次,我更注重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以及教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的细心点拨,先后抛给了孩子们这样几个问题:
“我们结合小猴子的这些特点,来想一想皮皮没有来参加山羊公公生日会的原因,可以用上因为……(特点+原因),所以……”
这次,孩子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了,我也觉得得心应手了许多。有的孩子说:因为小猴子很贪睡,它现在还没有起床呢,所以还没有来参加生日会。也有的孩子说:因为小猴子很粗心,总是丢三落四的,把生日礼物丢在路上了,所以还没有来……
“你想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什么样的道理呢?”有的学生说:想告诉人们要说话算数;有的学生说:我想告诉读者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还有的孩子说:我想告诉大家遇到危险千万不要慌乱,要勇敢一些……
在此同时,我也注意倾听了每一个孩子说的每一句话,注意引导他们合理的展开想象,创作故事。
伴着清脆的铃声,我们结束了这一次的童话旅行,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孩子们创作的小故事,内容更充实了,条理更清晰了,主题也更加明确了。
五、启示及反思
这次的“一课多上”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在不断尝试中的进步,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教师的每一次备课都应该细腻周密一些,这样,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尽管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跃跃欲试,但我仍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一,还没有全面捕捉到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如激发孩子们展开想象时,有一些孩子并没有完全放开,不敢把自己心里想象的表达出来。而当我把奖励的苹果贴图拿出来时,他们却个个劲头十足。可见,孩子们所感兴趣的更多还是集中在一个个小苹果上,因此我认为这也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处败笔。既然是学生感兴趣的,就应该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愿意抒发。其二,当孩子们对同学初步创作的童话进行点评时,有相当一部分提出了一些无足轻重的问题,如“他说的声音很大,讲得很有感情”等等,我仔细想了想,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在于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们的引导还不够恰如其分。其三,对于孩子们的回答与发言,教师的导语和评价语还不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