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齿轮传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第七章机械传动中的重要内容,学好本课知识不仅能使学生认识齿轮的各部位名称、了解齿轮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并且对于后续学习机械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习特点,结合《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识记齿轮传动的概念,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与特点,理解齿轮传动的各部件名称与参数代号。
2.能力目标
(1)会判断齿轮各部位的名称;
(2)会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
(3)培养良好的小组协作能力。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齿轮传动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使用齿轮相关计算公式从事工程技术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此作为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则源于兴趣。因此,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上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置工程实际及相关职业岗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 在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兴趣的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适时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3)案例尝试法 以具体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相关公式解题。
2.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教法,相应地采用下列几种学习方法:
(1)观察法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思考齿轮传动的概念、分类及传动特点。
(2)探究法、发现法 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或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答案。
(3)尝试法 根据教师提供的工程案例,在教师引导下,借助教材相关表格中的参数,小组协作尝试解决工程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工程实际或者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齿轮的场景,熟悉的生活情境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与传动特点。
2.教师设疑、学生小组思考、探究
在学生兴趣最高点,教师及时设疑,并将学生安排2人一组,参阅教材P142、143学习内容,表7-12,图7-17、18,思考下列问题:
(1)齿轮包括哪些部位?
(2)齿轮有哪几个标准参数?
3.小组协作讨论并相互间交流
教师安排若干小组将讨论结果呈现,并在小组间相互探讨,最终获得最佳答案。
4.意义构建——案例尝试解决工程问题
结合学生在此阶段的知识,如何实现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迁移,在本环节内设置工程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查阅表7-13内相关计算公式,开展研讨并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填写入教师设置的相关表格内。[此环节是本堂课教学高潮,通过案例尝试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课堂交流
教师安排若干小组将工程案例解题结果呈现,并在课堂上,全体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获得最终正确答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6.课堂总结
安排若干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7.布置作业
通常,《机械基础》教材都有配套的同步练习,根据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