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蝴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13课,《捉蝴蝶》,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主要讲的是弟弟在去姥姥家的路上捉蝴蝶的事。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起来并不吃力,关键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理解语言融合在一起。
我任教的班级有7名学生,我认为其中有5名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全部掌握课文内容;有2名学生能够通过看图、课件辅助、老师讲解,基本上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着重训练聋生自读自悟能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按情节分层次,掌握句子之间的次序,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检查训练,激趣导入
二、阅读探究,感悟
三、小组合作感知课文
在检查训练,激趣导入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找一名学生领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找出自己朗读中的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接着,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看到花丛中飞舞的蝴蝶,你喜欢吗?你捉过蝴蝶吗?怎样写捉蝴蝶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课文。从而导入新课。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更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阅读探究,感悟这个环节中,我首先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课文中写了几句话?读1、2句,理解1、2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回答,板书: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星期天)、人物(我和弟弟)。分析1、2句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后面的分层打好基础。
接着,结合课文插图,引出“捉蝴蝶”的地点(水塘附近),引导学生说说“那一带”指的是哪里?在这里弟弟被什么吸引了?学生回答,板书:蝴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蝴蝶的可爱,我设计了这道思考题:课文中哪几句是写蝴蝶的?用了哪些词体现蝴蝶“多”和“可爱”的?带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回答出,4、5 句是描写蝴蝶的;用红色、黄色、白色等颜色写出蝴蝶“多”;用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写出蝴蝶的可爱。这时,让学生背出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积累优美的词句)。
然后,进行质疑:蝴蝶真可爱,吸引弟弟想做什么?学生回答,捉。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弟弟是怎样捉蝴蝶的?我设计了这道思考题:课文中哪几句是写弟弟捉蝴蝶的?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带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通过学生交流、合作回答出,板书:6至9句是写怎样捉的;用了甩、跑、停、写出弟弟发现了蝴蝶,用瞪、猫、移、伸、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写出了捉的动作。这时,让学生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演示捉蝴蝶的经过。这样引导学生理清捉蝴蝶的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恰到好处。接着利用课件或通过学生演示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讨论“发现”一词运用的巧妙之处;再演示“挣扎”、“拼命”等词语,理解第10 句的意思。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了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为了便于学生学会分层,理解层意。我设计了这道思考题:按照哪几句写同一个意思,给课文分层。讨论:第3句、第10句应该放到哪一层?带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回答出1、2句意思相近,划为第一层,4、5句是描写蝴蝶的,为第二层,6至9句是写捉的过程为第三层,第3句是捉蝴蝶的地点,与第4句联系紧密,应放在第二层;第10句是捉的结果,与第9句联系紧密,应放在第三层。这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进一步体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分层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仿照《捉蝴蝶》的写法,写一段短文,题目自拟。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