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美妙的和声
教学目标:
1、 学习、了解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小星星》、《美丽的黄昏》,体验轮唱形式的和声美感。
2、 通过听赏《花蛤蟆》,感受歌曲中三声部形象生动的表现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叠彩之旅”,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唱和拍的练习中体验轮唱的效果。
4、 学习合唱歌曲,并能与同学合作演唱《小花伞》
5、 通过欣赏侗族大歌《蝉虫歌》,引导学生感受西南少数民族合唱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让学生了解轮唱这一演唱形式,并能准确地唱准。
2、在和声练习中唱准和音,感受各民族的歌曲风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星星》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音阶练习
2、带手势练唱音阶
3、进行简单的声部练习
三、复习
1、复习《小鸟小鸟,你不要哭》
2、复习轮唱这种演唱形式:小朋友,像这种有两个声部,但是高低声部按照一定时距交替出现的演唱方式,叫什么呢?它的音乐效果你觉得像什么?(回声)
四、游戏
1、数数游戏第一关:
看板书,分组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儿歌游戏:(用轮唱的形式读《小星星》的歌词)
3、唱歌游戏:(用轮唱形式唱《小星星》的旋律)
1)出示高声部歌谱,让学生演唱(注意有尾声)
2)出示低声部歌谱,让学生演唱(注意没有尾声)
3)轮唱游戏
五、导入:小朋友完成得很出色!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轮唱歌曲——《小星星》。它是一首小朋友非常熟悉歌曲,取自一首脍炙人口的法国民歌。你听过哪些用《小星星》改编的歌曲吗?(学生举例)师总结:恩,是啊。我们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曾以这首民歌为主题,创作出了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英语教材中的《字母歌》的旋律也取自这首法国民歌,《小星星》可谓家喻户晓。我们所唱的歌词是由英国人史蒂文森写的,你们知道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图画吗?(学生说)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六、学唱歌曲
1、生唱高声部歌词
2、师指导字音、情绪
3、生有感情演唱
4、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
5、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
6、生完整唱歌曲
第二课时演唱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1、组织教学:
学会看老师的“手语”——老师的手有魔力,谁能读懂我手里的话?——让学生始终能够关注教师,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调控课堂、修正音乐表现、指挥演唱等。
2、单声部歌曲学唱:
a、从第三乐句入手,运用回声的感觉,结合练习发声,师生合作,巩固同音高的音的平稳流畅。在这一环节中,须达到的效果是能够教师演唱前两句谱子,学生自如的接唱第三乐句,并可以在伴奏带中进行,第一次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
b、继续运用“回声”练习一、二乐句的最后两小节的旋律,师生合作,掌握其音准。在这一环节中,达到的效果是:让学生感受“4”音的缥缈与不稳定性,在模唱的过程中有想象的去表现回声的虚无与缥缈,能够自主的控制最后两小节的力度,唱出“回声”的感觉,并且第二次在伴奏带中完整接唱谱子。
c、学唱歌词,从“回声”中自然的引入歌词,师生接唱。
d、理解歌曲:揭示课题,完整聆听歌曲,你在音乐中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该用怎样的声音表现歌曲?——通过一系列的听、说、想、练,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歌曲的准确与把握歌曲意境与风格——欧美国家的黄昏,教堂中的钟声缥缈地传来了。
3、轮唱教学:
a、游戏:教师与学生用卡农的方式朗诵学生熟悉的古诗,感受两声部的平稳与和谐,引出——我们能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唱《美丽的黄昏》。
b、师生合作——听听老师是怎么和你们合作的。学生一声部、教师二声部。第一次合作效果:学生明确轮唱是分声部的,并明确歌曲中二声部如何进入。第二次合作效果:能够基本自如自信的参与轮唱。第三次合作效果:能够比较关注对方声部并及时修正自己的声音。
c、生生合作:——有谁可以代替老师?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替代教师进行联系,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效果:替代教师的学生有少到多,逐步达到双声部平衡,教师其中调节与调控。
d、聆听范唱,让学生比较理性的鉴赏音乐,在聆听中提升与修正自己的演唱,并且明确歌曲的整体形象。
e、完整表现:效果——能够完整自如的表现歌曲,用轻柔的音色、对比鲜明的力度、与比较清晰的声部演绎歌曲。教师的指挥在之前是一直贯穿的,所以在这里,学生会看教师的指挥——能看懂我的手语——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4、拓展与延伸:
a、轮唱的拓展——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更好听的演唱——鼓励学生后续学习,并聆听轮唱的经典作品。
b、音乐宽泛性的延伸——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欧美国家的歌曲,世界上还有很多优秀音乐,等着你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