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教学内容:
听:《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威风鼓》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第二课时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第三课时 听:《非洲鼓魂》 唱:《咿唷嘞啦》
第四课时 听:《黄河留下威风鼓》《夕阳箫鼓》唱:继续唱歌曲《咿唷嘞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三、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四、复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五、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2、《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你了解佤族吗?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
佤族自称“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
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3、 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4、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7、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六、拓展认识:木鼓
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七、小结、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