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赏奇石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4-12 06:1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赏奇石
  •   公告: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适应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实际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课遵循《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进行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学习简单的研究方法并尝试应用”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本节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策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利用老师的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成为一个“发现者”。本课我力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中的石头有发现,对大自然有进一步了解,从而体现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实验、等多种方法欣赏石头的奇异,产生乐于探究大自然的真实情感。提升对大自然的认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达到了活动中育人益智的目的,也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下品德与生活的生活性、活动性和综合性。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赏奇石》是首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神奇的大自然》主题一《亲近大自然》中的一个三级标题。
《神奇的大自然》单元围绕儿童与自然的轴线,引导儿童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主题一“亲近大自然”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安排了走向大自然、画云彩和赏奇石三个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本设计为第三课时“赏奇石”。教材是通过“赏鹅卵石”来进行各项活动的。通过解读单元和主题的意图,我认为“赏奇石”是指“用喜爱的心情领略特殊、不常见的石头的趣味”,而更新了本课内容,带领学生以欣赏自己搜集到的石头为起点,进而欣赏多种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伴随着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之心,产生向往神奇的大自然的真实情感。
学生情况分析:
1、 二年级小学生已经在语文课上学过《黄山奇石》一课,知道黄山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三块奇石。本班学生对石头的认识有一些简单的生活基础,对石头的基本颜色、形状有直观印象,大部分观察过小石头的形状、颜色、花纹等,还有学生自己保存有一些小石头。这与本课所要欣赏的的“奇”石,即“特殊的、不常见的”石头不一致。
2、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亲近大自然”“画彩云”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结合教学内容我对我校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喜爱大自然,并愿意亲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带来的快乐。
3、教师曾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思维导图,他们能够将学习的结果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并且里用思维导图与全班交流汇报。
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手段:教具,多媒体课件
技术准备:
(一)学生准备
1、收集小石头
(二)教师准备
奇石;课件;板书图标;收集相关其实资料;制作绘本;制作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石头,大自然是神奇的。
2、学习用观察与思考,动手实践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发现大自然当中蕴含的无穷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愿意进一步亲近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教学重点: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愿意进一步亲近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来欣赏石头的奇异,感受探究的快乐和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 活动导入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意图:通过“树化石”图片和实物的对比,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头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老师家,有一个我收藏多年的宝贝,你们想不想看看是什么呢?
2、出示“树挂石”照片 问:同学们请看画面,你看这是什么?(预设学生发言:一块木头)
3、下面老师想给你们一个惊喜,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树化石”实物。)
4、快看,请你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拿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学生发言:很硬、很沉、有点凉)
5、教师追问:那你觉得它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发言:是一块石头)
6、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阿?
7、小结: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大自然,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走进大自然,通过亲密接触大自然中的石头,来再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板书:奇石
二、联系生活,感受自然之美
(意图:通过学生和老师生活中与大自然中的石头亲密接触的场景照片,感受大自然中石头的神奇。)
1、课前老师了解到,同学们还到大自然中和奇石合影留念,让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照片(1、台湾女皇像 2、承德棒槌山、3、三亚南天一柱)




2、问:我们请他们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3、学生介绍
4、问:你为什么要和它合影呢?
5、老师也和奇石合过影,你们想看看吗?出示照片,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著名的云南石林里最著名的“阿诗玛”。你们看,这块大石头像不像这个少数民族小姑娘?这个形状可不是人工雕琢的,而是天然就形成这个样子。去过那里的人们都会和她照相的。你说这是为什么啊?(美)
6、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段石林景观的视频,我们一起去那里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
(播放视频)
7、问:看到石林,你是什么感觉啊?
8、学生谈感受(石头多,壮观)
9、教师小结:石林以它的美丽壮观而的景象吸引着中外游客,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你们觉得美吗?
10、老师还了解到,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黄山奇石”一课,对吗?你去过吗黄山吗?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愿意说说你的感受?
11、教师小结:黄山奇石,以它形态各异,有趣而闻名。也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12、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经在小区的花坛里、大树下;或是外出旅游的时候捡到过各种各样的石头,这些普通的小石头又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同学都把自己收藏的石头带来了,请你把它拿出来与同学们共同观赏吧!
三、观察欣赏,发现石头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意图:通过对学生自己收藏的小石子的观察和石头绘本的学习与观赏,探究大自然中神奇的石头,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问:先来说说,你是在哪里发现的这些石头啊?它有什么新鲜神奇的地方?
1、接下来请你用这种的方法,(课件提示观察方法:用眼用手)对你的小石头进行欣赏观察,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板书:赏
2、学习 ,小组交流
3、学生说发现(颜色、形状等)问:说来说说你的发现啊?
问:看似普通的石头,在同学细心观察下也与众不同,同学们收藏的宝贝石头除了真是形状特殊、图案奇特,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特别漂亮,有的透明或半透明,还有的有光泽,真像宝石一样。
4、为什么这些小石子这么与众不同呢?是谁使他们变得这么与众不同呢?你想去了解吗?下面我们借助阅读小绘本的方法去进一步欣赏和了解大自然中的石头。
5、绘本的学习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的发给你的小绘本。
(2)请你通过绘本的中的内容了解石头,欣赏石头。




(3)最后把你的发现写在思维导图中




(4)谁愿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啊?(投影展示)
(5)学生说完一个,教师小结
上水石:他有吸水的本领啊,现场做实验,课后观察
(6)学生说完鹅卵石的发现,教师小结: 每一块鹅卵石都经历过大自然的风风雨雨才变成现在的样子,把巨石变成小小的鹅卵石……大自然拥有多么大的力量啊!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鹅卵石形成的介绍,我们来看一看吧!——视频
(5)问:同学们借助绘本,欣赏了不同的石头,到底是谁把这些石头变得如此美丽神奇呢?
教师小结:没错,是大自然。大自然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不仅能把一座石山琢磨出逼真的形状,形成美丽的景观;还能在小石头上画出美丽的图案,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奇石的家族还有许多奇妙的成员,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些好不好?
四、欣赏大自然中的奇石,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可与神奇。
意图:(再次走进大自然,通过欣赏大自然中奇石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1、 播放大自然中奇石的视频
2、 问:此时,你想对大自然说什么?
3、 板书:自然美 自然神奇
全文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大自然中奇异的石头:板书:赏 有山水中外形奇特的著名大石头、有同学收藏的宝贝小石头、通过欣赏和研究,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奇石当中隐藏着大自然的多少秘密啊,你想亲自去寻找答案吗?你想欣赏大自然的美吗?你想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吗?如果多亲近大自然,多观察、勤思考,你一定能打开通往神奇大自然的门。
板书设计


自然美
自然神奇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的发展;及时发现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可行,促进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对于本课学习效果评价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
1、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及课堂表现进行及时性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及课堂表现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发现并明确进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课堂教学气氛宽松,和谐,促进了整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呈现。
2、学生观察能力的评价:
观察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在本课设计了观察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老师评价学生的依据是看学生是否完成了观察活动中的任务。使他们对石子的了解由课前的随意了解,逐步上升为感性的、科学的认识。
3、 学生情感的评价:
情感是一个人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可以激发他探索自然、感受人生中美好事物的愿望。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一些探索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石子的认识不断地升华。从一般的了解到感叹石子的伟大,人类创造智慧的伟大,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强烈欲望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师则通过学生学习感受的表达,参与活动积极性是否高涨来评价学生情感的提升。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重视与原有认知的结合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象丰富,但注意力不易持久。本课以学生对石头的认知为起点,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环环相扣的体验活动来进行教学。通过不断的鼓励学生的观察、发现和思考,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观察思考品位,深刻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让每个孩子在品德与生活课上有收获。
课堂评价变成四处游动的“鲶鱼”,诱发唤醒学生潜能
课堂评价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的导引、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有意识的课堂评价使原本平淡的课堂变得波澜起伏,使原本浮躁的学生归于平静,沉闷的学生转为兴奋,游离的学生变为思考,受挫的学生获得自信,诱发唤醒学生潜能,最终实现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品德与生活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