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五年级数学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4-02 12:3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百分数 应用题
  •   公告: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1)
预设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掌握求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复习。(1)、(2)题用投影出示,(3)题在小黑板上出示)
(1)4是5的几分之几?5是4的几倍?
(2)一根钢管长12米,截去8米。截去全长的几分之几?
(3)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1人板演)
订正时,提问:谁和谁比?谁为单位“1”?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百分数一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板书: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将复习题中问题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成为例1: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教师启发:
例1和复习题比较,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都没有变,只是表示两数倍数关系的形式从几分之几变为百分之几。同学们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没有变化?(没有)也就是说关于百分数的应用题的解法和分数应用题相同。那么我们运用解分数应用题思路和方法解答例1。
(3)提问:
①根据这道题的问题,想一想: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怎样计算?
②计算结果应是什么数?
(4)请学生说出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120÷160=0.75=75%
答:占六年级人数的75%。
(5)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因此解题方法也是相同的,只是计算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一班植树40棵,二班植树48棵,二班植的棵数占一班的百分之几?一班植的棵数占二班的百分之几?(1人做在胶片上)
订正时提问: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
3.教学例2
(1)出示准备题:
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棵。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做题,投影出示:
288÷33=0.96=96%
答: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96%。
(2)我们把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叫做发芽率。
(板书:发芽率)谁能说说什么叫发芽率?
教师说明:我们科学种田,播种前都要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的高低来决定单位面积的播种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所需苗的棵数不多不少,又可以避免种子的浪费。所以求发芽率对农业生产丰收有重要作用。这部分知识我们一定要学好。
(3)提问:求发芽率实际上是求什么?
通常我们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发芽率=×
引导学生弄清:公式中为什么乘以100%?
因为发芽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公式本身应该用百分数形式表示。
(4)把原题“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改为“求发芽率”成为例2。
请同学们根据求发芽率的公式列式计算。提问:发芽率是96%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六)
(5)其它百分率的计算
①学生看书,了解除发芽率以外,求百分数的计算还有很多。并读一读有关公式。
②教师说出其它求百分数的例子,要求学生说出计算公式。
如:出油率、出米率、及格率、升学率……
(6)做一做
(7)小结:求发芽率、出油率等百分数,只要我们弄清楚所求百分数的意义,并正确运用公式,就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九 第1题
提问:谁是单位“1”?要求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整数,除得的商的近似值应取几位小数?商要算到小数第几位?
教师强调:取近似值时注意使用约等号,同时答句不要丢掉“约”字。
2.练习九第2题(直接做在书上)
订正后提问:做试验的种子数都是300粒,每次试验的发芽率有没有变化?是在哪个范围内变化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大致相同,只不过要把结果化成百分数。在做题时,我们一定要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是做题的关键。同时我们要掌握求有关百分率的公式,解答求有关百分率的问题。
五、创意作业:
回家做一次种子发芽试验,算一算种子的发牙率。

上一篇文章:幼儿园班务总结

下一篇文章:新教师培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