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四年级数学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05-07 17:0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卫星运行时间
  •   公告: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篇教学设计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设《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内容之一。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为题,并进行充分交流。
2、教学理念: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因而,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同时结合实际操作获得新知,从而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作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学过程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4、学情分析:
⑴、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会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估算,有了初步的估算意识。
⑵、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三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熟练掌握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⑶、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了讨论、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索的经验,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有运用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
5、教法学法:
复习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究发现中解决问题,再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①能结合具体情况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②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和交流,渗透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
四、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能正确计算。
五、教学难点:
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
直尺,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1、口算
7×90= 24×2= 15×4=
100×20= 120×20= 403×2=
师小结:恰当评价学生的口算情况。
【设计意图:这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节计算课,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因此要进行旧知复习。口算的6道题类型各异:第一、二、三道题比较简单,为了建立学生的信心,第四道100×20是为口算打基础,第五道120×20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但两个乘数末尾都有零,最后一道,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是本节课两、三位数乘法的关键旧知。】
2、 估算
刚才的口算大家表现的很棒,不知大家的估算又怎么样呢?
28×32这道怎样估算,谁愿意说一说?
学生:我把28看作30,把32看作30,30×30=900,所以28×32大约等于900。
老师:说得很好,11×71呢?
学生:我把11看作10,71看作70,10×70=700,所以,11×71大约等于700。
【设计意图:新课的知识点是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拓展。因而在新授前,引导学生复习一些简单的估算,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一个过渡。】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吧!今年暑假的8月1日,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向太空发射了近百颗人造卫星了,其中第一颗是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它是“东方红一号”。请看!【课件】这就是“东方红一号”。这些卫星都是绕着地球转的。“1970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上装有望远镜、雷达、照相机等先进设备,还能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等。直到现在,这颗人造地球卫星仍然在太空中翱翔,日夜不停地为我们人类服务。”你能从上面的信息中找到数学信息吗?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它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学生:它绕地球2圈需要几分?5圈呢?10圈呢?21圈呢?
老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设计意图:由于“东方红一号”的情况学生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老师直接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导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老师:刚才那位同学提出了那么多问题,应该用什么计算方法计算呢?
生:乘法!
师:那么,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哪个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算式?并说一说你的思路。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算式:
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一圈是114分,2圈就是2个114,算式是114×2,5圈就是5个114,算式是114×5,10圈就是114×10,
2、那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怎么列式计算呢?
学生列出算式:114×21=
3、估算结果:
你们能估计出“114×21”积的大致范围吗?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你的估算方法。
学生: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学生: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估算已经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
4、具体计算:
刚才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虽然估算的结果不同,但是方法都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估算没有唯一答案。估算可以让我们知道积的大致范围,那么能不能准确的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一试。(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的引导学生在观察与交流中感悟竖式的算理。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方法1: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方法2:114×21
=114×7×3 (把21看成“7×3”)
=798×3
=2394
方法3:(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114×21=2394
114
  × 21  
114………114×1表示114个1
228…………114×20表示228个10
2394
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两位数)个位上的1去乘114,等于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114,等于228,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用114+2280=2394。
学生介绍后,再请一些学生进行复述、质疑。
注意: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重点要求介绍竖式的算理)生: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部分积)相加就是所求的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应用,这已为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奠定基础。因而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然后由学生进行质疑,释疑掌握方法。】
5、准确值与估算结果比较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的准确值,差不多吧。哪个数更接近2394?(2400)一般来说,把一个数估大,另一个数估小,所估的结果更接近准确值。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准确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对比,渗透估算策略的指导。】
(三)、课堂练习
1、试一试:34页。
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计算结果,鼓励学生养成预先估计计算结果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运算负责的态度。这样让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竖式计算的认识。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运算结果。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312×54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2、练一练: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举手回答)
(五)、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1题,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
114
  × 21  
114………114×1表示114个1
228…………114×20表示228个10
2394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