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二年级数学

《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2-07 13:1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7的乘法口诀 教学案例
  •   公告:

    

《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以往的数学课程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忽略了学生学得是否有用,是否开心。如今的新课程已从“以知识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走向为“以情境为中心”。教师必需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学得必要,学得开心。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枯燥的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
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案例描述与分析
我们二年级组选择《7的乘法口诀》一课作为本次主题研究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第一次试讲:根据以上目标,俞博老师进行了备课,在一班进行了试讲。教学简要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探究规律,孕伏口诀。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在童话故事里发现7的规律。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创编口诀。在1—6 的口诀基础上,自己创编7的乘法口诀。
第三环节:解读品位,感悟口诀。探究口诀中的规律,自己寻找识记口诀的方法。
第四环节:多维应用,深化口诀。课件出示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练习题,深化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
第一次试讲后的讨论:
1、在发现7的排列规律时,课件出示得太突然,没有让学生深入地发现规律和排列的方法。
2、在学生自己创编口诀的时候,没有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不够直观。
3、在记口诀的环节里,没有让写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特长来,老师进行了限制性的引导,把学生的思路限制住了。
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达成了共识,在以上几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第二次试讲:
1、在导入的环节中,俞老师创设了“七个小矮人”的情境,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开始便积极地投入到童话般的教学情境中,开始了新的学习。
2、俞老师在学生自己在纸上编口诀的环节中加入了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动手的兴致很高,课堂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氛围也更加浓重了。
3.在记口诀的环节里,学生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联系,把口诀和生活中、故事中的事情联系起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理解和识记口诀。
第二次试讲后的讨论:
我们针对本次讲课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学生动手摆学具时场面混乱,效果却不佳,很多学生早就会7的口诀了,但却不知道口诀的来历,这样的环节设计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帮助。
2、在学生编好口诀之后,老师整理的过程有些长,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同时,很多学生也开始分散了注意力,教学效果不佳。
3、在练习时,还要突出本次研究的主题—“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几个习题都放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更能吸引已经开始分散注意力的学生们。
在这次讨论的基础上,俞老师更深入地研究本课,该进了以上缺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整节课流畅、舒服。
片段一:
课件出示:森林背景下的白雪公主和七个拿者气球的小矮人)
师:森林中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她是谁呢?她还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7个小矮人都来了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1234567
师:每个小矮人手里还拿着一个气球,请同学们看看,这三个气球上的数是怎么排列的?
生:每一次都加了7,从小到大排列。
师:接下去几个气球中的数该怎么排列呢?你是怎么算的?
14是几个7相加,28是几个7相加?35里面有几个7?49里面有几个7?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屏幕上的这些数都跟哪个数字有关呀?
生:和7有关。
师: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的数,说说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师:如果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口诀,老师知道同学们肯定能猜出来是学——
生:7的乘法口诀。
师:大家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老师相信大家!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并请组里的一位同学把大家编的乘法口诀写在白纸上,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开展编口诀的数学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巡回指导)
师:请告诉老师,你们编了几句口诀?大家都编出了7句,真能干,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编的口诀展示给大家看?
(小组展示)
有没有不同的编法?(没有)
师:都一样是吗?那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编的乘法口诀和数学家编的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一样。
师:大家真了不起,自己动脑筋编的乘法口诀居然和数学家编的一模一样。让我们自豪的读读吧
……
片段二:
师:读了这些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从上往下看每句口诀的结果依次多7,从下往上看每句口诀的结果依次少7,
师:那么,口诀的前半部分呢?
生:口诀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第二个字都是七。
师:七的口诀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规律,现在我们把这七句口诀来记一记。
师:在背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句口诀特别好背?哪句口诀不太好记?(三七二十一)谁有办法记住这句口诀?
生:(先记四七二十八再丛28里减去7,就是三七二十一了。
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到妖魔鬼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这段话中,有两句乘法口诀是———
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师:看来有时候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俗语,也能加深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为了我们今后学习数学,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们都要熟记这些口诀。
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师:7是个很神奇的数字,我国古代有很多问题都跟7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古诗:《枫桥夜泊》
师:这首唐诗有多少字?你能用一句口诀把它算出来吗?
生:四七二十八
师:这首唐诗每句是七个字,所以又被称为“七言诗”。
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与七有关的实际问题呢?
(课件出示以下三组问题:1、医生说:人每天要喝6杯水,那么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杯水呢?2、钢琴上每组键盘上有7个键,这个键盘(四组)共有多少个键呢?3、3只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点?引导学生用说口诀,列算式的方法解决。
师:还记得7个小矮人吗(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和创编的儿歌)
这是一首儿歌,大家会说吗?课下我们把它继续编下去好吗?
案例反思
乘法口诀有着很强的工具性,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特别是随着口诀句数的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记忆口诀时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的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所以在训练时教师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情境感知激趣
在探究规律的环节中,教师引入了白学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情节,有效的引领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氛围中获得了激趣和感知方面的双赢。
二、引导独立思考,提倡合作交流
为了在教学中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的再创造的机会,在引导学生创编口诀时引导学生想——摆——说——记,并通过个人自编口诀、小组合作交流口诀、全班汇报口诀、评定修改口诀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得到组内同学的认同,全班同学的褒奖,乃至数学家的肯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得到了一次一次的激发和巩固。
三、采用多种形式,记忆口诀
再充分交流后,教师进行有条理的总结,同时鼓励特别有想法的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的隐含规律,亲历口诀的自由颂记,交流口诀的记忆窍门等途径增进对口诀的个性化理解。特别是有学生提出利用俗语记忆口诀,我也给予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