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三年级语文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发布者微信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字,会写12个字,掌握词语:郁郁葱葱、造犁、减少、扩大、大量、消失、靠着、黎明、包括。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能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掌握本课生字。
2、通过朗读、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释疑,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山村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增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得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难点
教育学生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教材分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成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的学习与训练。三年级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思维更活跃了。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特别是对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帮助。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与文本的整合,使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具体,直观,清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
1、本节课需要展示图片,如“美丽小山村的图片”等。
2、当学生感情升华时,结合多媒体配乐音频文件,能更好地创设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抒发无尽的感情。
3、多媒体能展示出更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和问题,有利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
1、提问法:通过提问,明确学习目标;
2、情境渲染法: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讨论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考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合作法:增强学生凝聚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所用幻灯片、示范配乐、文字资料和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学 习 活 动
 

图片导入,

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挂图(1),让学生观察、描述、感受小山村景色的优美和人们生活的安适。
   2、教师导语:然而,就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场大雨过后,却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到了何处,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课文插图鲜活地呈现了小山村优美的景色和人们安适的生活。借助插图营造悬念,激发了学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进入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纠正读音:“葱”、“随”(平舌音),“扩”、“括”(韵母“uo”),“郁”(圆唇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小山村的什么故事。
  【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高脱离课文孤立的识字教学。反过来,又把认识生字与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促进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学习生字









四度交流,读中悟情。

   1、默读思考: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感情朗读。如:
    (1)抓住“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地小河”、“鸟儿在林子里婉转的歌唱”、“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等句子来感受小山村自然环境的优美,并指导朗读、背诵。
    (2)从“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屋顶冒出的浓烟”感受村子里的人们靠着斧子,日子过得很不错。而这代价却是对森林的破坏:“谁家想……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数目不断减少”,“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3)结合“然而”一词,感受小山村发生的变化,理解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留足时空,让学生在自主读书、思考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验情感。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教学中沟通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质疑、提问。
读课文。






读悟交融,悟中明理。



1、自读思考:
 (1)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
 (2)从小山村消失的这一现象中,你明白了什么?(结合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引导学生悟情明理)
  2、交流互动,升华认识。
  3、知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悟文章的韵味。
  【读书不但要解其言、知其情、还要明其理,只有这样,书才能读到位。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对小山村毁灭的原因,他们往往归咎于大自然的无情,缺乏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简单地“告知“,而应让学生通过读课文,透过语言文字想开去,领悟蕴含在字里行间里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回答,阅读,思考,与教师共同解决




回归整体,练习复述 。


出示课文三幅插图,让学生看图想象,练习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体会,教师必须发挥他们的想象,不能够局限。




作业设计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提醒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肯定收获不少,那么,我想通过让学生写学习笔记来记录下自己上完这一刻的体会以及学到的知识。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及总结、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