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二年级语文

画家和牧童优秀教案

发布者微信

    
第二课时
一、准备阶段
(一)温故引新,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通过上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
2、小结、过渡:戴嵩的画技实在太高超了,人们都非常喜欢他的画。
(设计意图:复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初步渲染戴嵩大画家的形象,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引导构建
(一)品读语言,体验情感
1、感悟大画家画技高超
(1)课文中还有很多句子也能表现出戴嵩画技很高超,请同学们打开书本95页,(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读第2-4自然段,用“——”把它们划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第2、3、4自然段。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好了。”
①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领略戴嵩高超的画技。
a介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国画的两种作画技法。
b课件出示两幅《荷花》国画,让学生分辨两幅画分别运用了哪种作画技法。
c小结:戴嵩纯熟地运用了两种作画技法,一下子就画好了《斗牛图》,他的画技确实高超!
(设计意图:“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借助直观的图画,让学生感知这两种画技的不同点,这样,学生对“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意思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②指导朗读感悟戴嵩画技的厉害。
▲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①抓住“绝妙之作”“神笔才能画出的画!”,再次感悟戴嵩画技超群。
②角色朗读,品味画家的画受众人称赞。
(4)角色变换,自己也来夸夸戴嵩。
(5)教师提供一组夸赞词语,学生学会积累运用。
(6)理解“纷纷夸赞”:大家都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这就是“纷纷夸赞”。
(7)圈画3个近义词:称赞、夸赞、赞扬。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又有层次的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 ——走进教材、超越教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激活了学生感悟的情愫,角色的变换又创造性地活化了文本,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用一用,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十分有益。圈画近义词,让学生感知到虽然同样表达对戴嵩画作的赞赏,但是作者却运用了三个不同的词,从而感受对课文用词的巧妙,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感悟大画家虚心请教的美德
(1)出示课文插图问:你们看到了谁?他来干什么?
(2)指导朗读:“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3)创设情景,体会众人的内心想法:
牧童的声音像炸雷一样,让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这时候,商人、教书先生心里会怎样想呢?如果你是戴嵩,你会怎么想呢?
(4)默读第5、6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戴嵩言行的句子。
(5)汇报交流,体会戴嵩虚心请教。
▲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①教师范读,学生通过观察,感受老师说话的态度,理解“和蔼”一词。
②感情朗读戴嵩的话,感受他的和善和谦虚。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变换,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完成与文本的亲切对话,让文本成为一个有声的朋友,使教材变得鲜活,巧妙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人物内心的对比中感受戴嵩谦虚谨慎、敢于面对现实的品质和美德。)
3、感悟小牧童勇敢指出错误的品质
(1)引出并指导朗读小牧童的话,感悟他的率真与勇敢。
过渡:事实是小牧童说的这样吗?我们一块来看看现实中的斗牛图。(出示斗牛照片)
(2)引读:看来,小牧童的批评的正确的,所以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3)同桌练读再次感悟人物的美好形象。
(4)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画家和牧童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说一说心中喜欢的人物,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又获得审美的情趣。)
三、自我构建
(一)朗读全文,情感升华
1、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介绍戴嵩的《斗牛图》、《归牧图》等名画及齐白石等现代画家的作品。
(设计意图:再次朗读课文,既是对课文的一个回顾,也是一次感情的升华,学生读完课文后再看戴嵩和其他名画家的作品就会从大画家的身上领悟到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
(二)课外延伸。
1、把《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己读读课后的“我知道”,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
【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敢于指正
画家←————牧童
————→
虚心接受
【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童趣的语言渗透着谦虚、敢于指正错误的人文教育。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设计各种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训练,获得了审美的熏陶。
我觉得,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读为本,感悟文本,培养语感
体会戴嵩画技高超又能虚心请教,牧童年龄虽小,却能敢于指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这节课的人文教育因素,我没有生硬说教,而是采用了“以读代讲”。通过自读、互读、评读、赛读、演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个性化的朗读,多层次的诵读,让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形成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品味语言,激活文本,培养能力
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情感丰富,值得细细品味,如“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真是绝妙之作”、“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等语句刻画了戴嵩大画家的形象,“和蔼地说”、“连连拱手”、“多谢”等词语又能突出戴嵩的和善与谦虚。而“挤进来喊着”、“牧童的声音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等句子又能体现牧童的率直和勇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品味了语言的准确性,体验了情感的丰富性,把握了人物的形象性,语文能力得到培养。
三、放飞想象,创造文本,激发创新
《基础纲要》指出:教材只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角色转换,假如我是围观的人,我会怎么称赞?假如我是商人,假如我是教书先生,我会怎样想?学生各抒已见,锻炼了说话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也激发了创新精神。
四、重视积累,学会运用
这节课,除了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外,还向学生提供一组四字词语来夸赞戴嵩的高超画技,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习了语言。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