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要内容
|
教学方法
与时间分配
|
||||||
第四章 存货
|
|
||||||
【回顾与说明】
|
回顾与说明
讲授
1--3分钟
|
||||||
【学习目标】
●知识点:
●知识点: 1.了解:存货的性质与分类。
2.理解:自制和委托加工存货的核算;
其他存货的核算。
3.掌握:外购存货的计价与核算;
发出存货的计价与核算;
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
期末存货的计价与核算。
●技能点:
能熟练进行外购存货的计价与核算;
能熟练进行发出存货的计价与核算;
能熟练进行期末存货的计价与核算。
|
学习目标
讲授
3-5分钟
|
||||||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与计价教案
【讲授与训练】
|
本节80分钟
|
||||||
一、存货的概念和分类
|
本部分20分钟
|
||||||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在产品,或将在生产经营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
略讲3分钟
|
||||||
(二)存货的分类
1.按存货的经济用途分类
2.按存货的存放地点分类
3.按存货的取得来源分类
|
略讲7分钟
|
||||||
二、存货的确认
确认一项货物是否属于企业存货,标准是看企业对其是否具有法人财产权(或法定产权)。凡在盘存日期法定产权属于企业的物品,不论其存放在何处或处于何种状态,都应确认为企业的存货;反之,凡是法定产权不属于企业的物品,即使存放于企业,也不应确认为企业的存货。
下列各项货物都属于企业存货:(1)已经确认为购进(如已付款等)而尚未到达入库的在途货物。( 2 )已收到货物但尚未收到销售方结算发票等的货物。( 3 )货物虽已发出,但所有权尚未转给购货方的货物。( 4 )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或加工的货物。
对于按销售合同、协议规定已确认销售(如已收到货款等),而尚未发运给购货方的货物,不应作为本企业的存货。
对于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销的货物,其所有权属于委托方,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为了使受托方加强对代销货物的核算和管理,现行会计制度也要求受托方对其受托代销货物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反映。
|
详讲10分钟
|
||||||
三、存货的计价
|
本部分60
分钟
|
||||||
(一)收入存货的计价
|
10分钟
|
||||||
存货的计价是指对收入存货、发出存货及结存存货的价值计量,它是存货核算的关键。
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
存货的实际成本是指库存存货达到可以使用或可出售状态以前直接或间接发生的有关支出,即历史成本。
企业存货取得的途径不同,其实际成本的构成也有所不同。
|
|
||||||
1、购入存货的计价
(1)购货价格
(2)附带成本
(3)税金
|
详讲
|
||||||
2、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计价
(1)自制的存货
(2)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
(3)盘盈的存货
|
略讲
|
||||||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
|
25分钟
|
||||||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设先收到的存货先售出或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设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举例(教材49页例4—1)在幻灯片文稿中制表
特点:采用先进先出法,便于日常计算发出存货及结存存货的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价格以调整当期利润,但当物价上涨时,用早期较低的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反之则低估当期利润。
|
详讲
|
||||||
2、加权平均法
以数量为权数,计算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并以此作为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单价。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 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 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
举例(教材50页例4—2)在幻灯片文稿中制表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5 000+29 000)÷(1 500+2 500)= 11(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 1 000×11=11 000(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3 000×11=33 000(元)
=(15 000+29 000)- 11 000=33 000(元)
这种方法发出存货的全部计算工作集中在月末进行,平时不能从账上反映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
详讲
|
||||||
3、移动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有存货成本+本批收入存货实际成本)
÷(原有存货数量+本批收入存货数量)
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举例(教材51页例4—3)在幻灯片文稿中制表
特点:采用移动平均法能及时并比较客观地反映发出及结存存货的成本,但由于每次收货后 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位成本,因而计算工作量较大。
|
详讲
|
||||||
4、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假设后收到的存货先售出或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设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举例(教材52页例4—4)在幻灯片文稿中制表
|
详讲
|
||||||
5、个别计价法
6.计划成本法
7.毛利率法
8.零售价法
|
略讲
|
||||||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当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从而影响到企业损益的计算及资产负债表中相关项目的价值表现。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及存货收发等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
|
||||||
(三)存货的期末计价 P55
|
15分钟
|
||||||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概念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即按前面所介绍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存货计价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在估计可变现净值时,还应当考虑持有存货的其他因素。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就低法计价,就是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把其差额作为一项损失从存货价值中抵销,列入当期损益,使存货账面价值表现为可变现净值;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并不把其差额作为一项收益调增存货价值,存货的账面价值仍表现为历史成本。所以,这种计价方法是一种计算期末存货价值的稳健方法。
|
详讲
|
||||||
2.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的基本方法
(1)单项比较法,指对存货中每一种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逐项进行比较,每项存货均取较低者再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
(2)分类比较法,指按存货类别比较其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每类存货取其较低者来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
(3)总额比较法,指按全部存货的总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总额进行比较,以较低者作为期末全部存货的价值。
举例:教材57页[例 4—9]在幻灯片文稿中制表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
详讲
|
||||||
3.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账务处理
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如果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不需作账务处理,因为存货账上原来就是按历史成本反映的;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其差额为存货跌价损失,应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把期末存货调整为按可变现净值反映。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采用备抵法进行账务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账户——在演示文稿中列示T字形账户
在备抵法下,企业应设置“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用于核算企业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该账产属于资产类账户,贷方登记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方登记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金额和其他原因冲减已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或本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是有关存货科目的抵减调整账户,有关存货账户的期末借万余额减去“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期未贷方余额,即为期末存货的价值。
当企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互)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 )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 )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 )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 )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企业在每一会计或本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首先要比较期末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跌价准备数额,然后与“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比较,若应计提数大于已计提数,应予补提;若应计提数小于已计提数,表明前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得以部分恢复,应按恢复部分的数额,冲销已计提数;若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全部恢复,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当企业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l )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 )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 )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月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 )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企业当期发生上述情况时,应按存货的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账户;按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按存货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商品”等账户。
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
贷: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时:
借:管理费用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举例:教材58页[例 4—10] 在幻灯片文稿中制表
[例 4—10]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存货的计价核算,并运用备抵法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假设企业在 1997 年年末开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有关年度某商品存货的资料见表4—9 。
表4—9 存货资料表 单位:元
其中:2000年 6 月30日,对15 000元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商品作出处理。
账务处理如下:
1997年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150 000 -146 800=3 200 (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 200
贷:存货跌价准备3 200
1998年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186 700-183 100=3 600(元)
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 600-3 200= 400 (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40O
贷:存货跌价准备组 400
1999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153 000-150 150=2 850 (元)
应冲销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3 600-2 850 =750 (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750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75O
2000年6月3O日,对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商品作出处理。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2 150
存货跌价准备 2 85O
贷:库存商品15 000
2000年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130 0000 -129 000=1 000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 000
2001年年末,因为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所以,应冲销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1000
贷:管理费用— 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 000
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
详讲
|
||||||
【课内实践训练】 (题目在电子演示文稿上显示,答案和解析暂时不显示)
1.A公司当月期初存货100千克,单价20元;3日购入存货210千克,单价20元,实收200千克,另发生采购费用200元;7日发出存货150千克;13日购进存货155千克,单价21元,实收150千克,另发生采购费用195元;17日发出存货200千克;23日购入存货265千克,单价22元,实收250千克,另发生采购费用170元;27日发出存货300千克。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2.某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按备抵法进行会计处理,该公司各期末存货账面实际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如下:
账面实际成本 可变现净值
第一期期末 500000 470000
第二期期末 600000 520000
第三期期末 640000 620000
要求:计算各期末存货跌价损失,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
10分钟
|
||||||
【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使我们了解存货的性质与分类;理解取得存货的计价方法;掌握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重点是要熟练掌握:1.取得存货的计价方法;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
【单元小结】
5分钟
|
||||||
【课后作业】
(一)复习下列关键术语:
存货 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后进先出法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二)复习下列思考题:
1.确认企业存货的标准。
2.外购存货入账价值是如何确定的?
3.存货发出的基本计价方法有哪几种?
4.比较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三)完成下列实训题:
实训项目一:存货发出的基本计价方法的应用(题目在电子演示文稿上显示,答案和解析暂时不显示)
1、远大公司期末库存a材料20吨,每吨实际成本1 600元,每吨直接外售的可变现净值为1 500元。全部20吨乙材料将用于生产甲产品10件,甲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2 000元,每件一般售价为5 000元,现有8件已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为4 500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售价的10%,则乙材料的期末可变现净值为多少元?应计提跌价准备多少元? [答案]
正确答案: 由于乙材料生产甲产品的成本价5 200元(1 600×20`÷10+2 000)高于一般售价5 000元,说明甲产品发生了减值,这时需要计算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全部20吨乙材料生产的甲产品中有80%(8÷10)有合同订购,有20%没有合同订购,所以有合同订购的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净按照甲产品的合同价计算,而没有合同订购的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将按照甲产品的一般售价计算,都不可以直接用乙材料的外售价格确定。
(1)确定有合同订购和无合同订购的甲产品耗用的乙材料是否发生了减值。每件甲产品耗用的乙材料的成本 =20÷10×1 600=3 200(元)有合同订购的每件甲产品耗用的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4 500×(1—10%)—2 000=2 050(元)无合同订购的每件甲产品耗用的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5 000×(1—10%)—2 000=2 500(元)由于有合同订购和无合同订购的甲产品耗用的乙材料可变现净值均低于成本,说明有合同订购和无合同订购的甲产品耗用的乙材料均发生了减值。
(2)计算乙材料可变现净值有合同订购的甲产品确认的乙材料可变现净值 =[4 500×(1—10%)—2 000]×8 =16 400(元)无合同订购的甲产品确认的乙材料可变现净值 =[5 000×(1—10%)—2 000]×2 =5 000(元)期末乙材料可变现净值=16 400+5 000=21 400(元)
(3)计算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期末乙材料成本=20×1 600 =32 000(元)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因此需要计提跌价准备:期末乙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 =32 000—21 400=10 600(元)
2、龙达股份公司本期末持有以下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1)材料a,为生产而储备,库存成本20万元,现市价购买19万元,a材料生产产品加工费用预计10万元,产品售价预计35万元,销售税费预计3万元;
(2)材料b,为生产而储备,库存成本40万元,现价购买36万元,b材料生产产品加工费用预计16万元,产品售价预计60万元,销售税费预计6万元;
(3)材料c,因不再需要计划近期处置,库存成本10万元,售价预计13万元,销售税费预计1万元;
(4)产品d,全部按照合同为华日公司生产,成本48万元,合同售价52万元,相同商品市场售价48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5万元;
(5)半成品e,库存成本80万元,进一步加工成本为10万元。该存货按照合同为华日公司生产占50%,合同售价5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2万元,另外50%对外出售,预计售价46万元,预计销售税费2万元;
要求:将下表填完整,计算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单位:万元)
正确答案:
存货期末计价=20+38+10+47+40+39=194(万元
|
【课后作业】
5分钟
|
||||||
|
|
相关阅读推荐:
› 财务会计 2.4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教案 2.5外币业务的核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