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第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中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初步认识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如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因此,学好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正确空间观念的关键,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
根据教材对六年级聋生的要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会看长方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有序观察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体空间观念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八名学生,根据八名学生的智力和听力情况,我将八名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三名,他们思维反应快,语言概括能力强,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B类学生四名,他们思维反映一般要求他们基本上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用语言概括。C类学生一名,它是智力,听力双重障碍的学生,希望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借助实物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
1、由于本节课介绍的概念较多,因此我采用了简单明了的讲解法。
2、为了弥补聋生语言缺陷,充分发挥他们形象思维占主体的优势,我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
3、为了培养聋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媒体选择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由于聋生听力障碍的缘故,只有他们亲眼所见的实物直观教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因此我准备了长方体,火柴盒,木块,牙膏盒等实物。
为了使透视关系更清晰、明确,观察重点更突出,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特设计了一些电脑课件。
四、教学设计
1、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为了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以旧促新的迁移,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那些平面几何图形?并利用他们原有能够识别长方体的知识,出示一些立体实物让学生指出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先从感知上让学生区分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不同。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借助实物,引出矛盾,即这些物体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像牙膏盒这样的物体同学们叫做长方体?而球却不能叫做长方体呢?这就要从长方体的特征说起。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就将共同来探讨,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3、指导学习,探究新知
我将新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探讨长方体的特征(即教学例1)
告诉学生长方体特征的学习将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研究长方体的面。
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先通过触摸让学生感知手中长方体实物的面。接着分组观察,讨论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那些面完全相同?再借助电脑课件展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最后,让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其次研究长方体的棱。
先讲解棱的概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接着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长方体实物的棱;用尺量一量棱是不是直的?两端是否有端点?得出结论: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在通过课件演示长方体有12条棱,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把12条棱分成3组,每组4条,每组的棱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再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出手中长方体的12条棱,测量相对的每组棱的长度是否相等。最后,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最后探讨长方体的顶点。
先讲解顶点的概念(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接着让学生讨论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最后课件演示长方体有8个顶点。
处理这段教材时,我先从概念的讲解入手,然后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动手操作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感知,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各部分的知识点。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掌握新知。
2)、长方体透视图的学习。
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长方体的面,研究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借助课件出示长方体透视图来讲解: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正面是长方形,上面和右侧面由于透视的关系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现在加上两条虚线表示一个面,再加一条虚线表示两个面。那么表示长方体的六个面,看不见的三条棱用三条虚线来表示。
电脑课件展示长方体的透视图,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由具体形象化为思维表象,对以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了基础。
3)、认识长、宽、高(即例2)
由于教学例1棱的特征时已渗透了棱分组的方法,因此例2教学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观察,讨论,回答三个问题:12条棱分几组?怎样分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结合课件讲解长方体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因此取相交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的不同摆放位置说出他们的长、宽、高,说明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这样设计这部分知识使学生对长、宽、高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到位,即防止了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拿出手中粘好的长方体,量出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五、巩固深化,培养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题,即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组基本练习
出示一组填空题,通过填空练习加强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记忆,使长方体特征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第二组变式练习。
此组练习我设计了两道小题。
1、拿出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通过这组练习,即巩固了所学的长方体有关长、宽、高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第三组综合练习
即完成练习一第3小题。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能够综合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组思维扩展练习。
通过所给出的三条棱的长度,请你大胆想象它是一个什么形状?如果三条棱的长度相等,那又会是一个什么形状呢?
此练习题的设计目的有三:
1、 即巩固所学的有关知识,又照顾到班里思维反应敏捷的学生。
2、 充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兴趣。
3、 做好知识延伸和下节课学习正方体的渗透工作,使学生能够继续带着好奇和热情去研究学习正方体的特征。
最后,进行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归纳,整理能力。
六、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从聋生的认知特点,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等形式,采取小组讨论学习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精心设计一个个带有诱导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带着好奇,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愉快的悟出一些数学方法。如:有序观察,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发展能力等等。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轻松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