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我要守规则》教学反思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09-11-07 11:1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我要守规则 北师大版
  •   公告: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要守规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规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而又乏味的话题。在这节课上,我想让学生了解规则,并且自觉地遵守规则,让学生从有意识地要我遵守规则转变为我要遵守规则,从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对学生道德的引导,进而促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探索与尝试:

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 。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这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儿童已有的社会认识和经验出发,把儿童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规则问题通过种种方式凸现出来,引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反思、体验和感悟,指导自己的生活。根据这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我在一上课就举行一场小小的辩论赛,内容来源于上周鲜活的运动会,这是一次生动的学情调查,一方面了解学生现有的规则意识,使教学能与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衔接起来,避免教学中的”零起点”现象,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再合作处理信息,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然后选取学生生活的片段录象明理辨析,这样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给学生创造了一次次思考的机会。再创设一个两难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真正把课堂上提升的认识和习得的能力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体现出这门新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思想。

二、教师要学会利用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全新课题。这节课我力求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走进新课程的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鉴别者、开发者和利用者。教师首先要树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因此,我觉得这节课若只停留在认识规则的普遍性和必要性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规则意识,我安排了制定班规这一内容,从深度上对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创造。但缺少了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探究规则是怎样产生的铺垫。

三、教学要立足课堂,开放课堂,延伸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集中在课堂上,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往往是割裂的。这样的教学是死的,它无法深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堂课的设计我力图将生活与课堂打通,让生活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则是为了指导学生的生活。这样的教学是向学生的生活中开放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种种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和整合,这样的教育意义被凸现出来,变的更加清晰,学生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规则问题。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在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的终身发展服务。

但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上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将学生家长作为“教育资源”引进来,带领学生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这样教学空间虽得到了拓展,但由于课前缺少必要的指导,所以学生和家长都不明确调查的方法、内容、手段等。另外,课堂上我虽注意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分析中,逐渐内化规则意识。但学生还是比被我牵着走,显得较被动。改进:1、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前教师设计好调查问卷,对学生加强如何进行调查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多方收集的各种信息,将学生课前的实践活动与课上汇报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