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让我们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1、利用强时效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给与教师以更灵活运用教材的空间。呼唤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取舍。这就需要教师关注的目光转向生活、面向社会,并能以敏锐的“触角”捕捉生活的热点,让教材与生活紧密相连。本课教学当天,就是我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日子。本课以这牵动每个中华儿女的重要新闻事件作为教学的主线,利用了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为内容,课一开始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整个教学的开展也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从谈“神舟五号”,引出合作的话题,到为表达心中的祝贺,在积极参与实践中,发现合作的意义。整个为了完成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悟合作条件,学会友好地合作的实践过程。整节课的气氛活跃,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内容选择上的强时效性,是教学实施成功的关键,而且成了本课的亮点所在。
2、实践操作是品德教学与生活、社会的结合需要
德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运用到实践中。与人合作,是社会分工的需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必然。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懂得合作的意义及条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合作,在亲身感受中实践认知,提高实际的合作能力,从而体验成功。故此,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方式,表达对杨利伟叔叔的祝贺。写信、绘画、录影、墙报等的方式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更引发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如此的课堂操作,就如同生活中的一个场面。“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源于生活,避免内容的空乏性,高于生活,体现了教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互相合作、探究解难。课堂上,让学生据己所长,自主选择表达祝贺的方式;小组内、全班中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对合作的认识;组内成员共同合作,体验合作的愉悦与成功;逐层深入的探究、深化认识后的再次合作,使学生懂得合作的同时,真切的学会了与人合作。在实践活动环节,拍摄录影的小组,开始时两个同学不会说,不想参与,到与组员们一同站到了同学们面前;从每人各说一句话,到决定以一句话表达共同的心声;由于意见不统一,墙报小组在十分钟后的第一次检查时,黑板上只有“杨利伟叔叔,祝贺您!”和一支火箭,大家的探讨分析后,他们只用了五分钟的时间,整个墙报表完成了:高高的天空白云飘飘,火箭载着飞船着冲云霄,地面上,雷达在监控、人们在欢呼……学生的成功,就是合作教育的成功,合作的意识已扎入了他们的意识中,合作的行为已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中,合作的能力已运用他们的实践中。他们取得合作的经验,并且,他们收获了合作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