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五年级语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3-12 17:0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师:同学们,在继续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听写几个词语:
奇丽 奇特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境界 耐人寻味
2.师:昨天,我们随着季羡林先生,游览了德国的城市哥廷根,知道了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这种异国风情的赞叹,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课件出示)
3.板书“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齐读)
二、品读学文
1.默读课文,体悟风情。
师:是什么让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体现奇丽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民族奇特的句子,然后把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2.感受“奇丽的景色!”
学生汇报交流(请学生说,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a、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表现“丽”)
体会景色“奇”在哪里。(“任何”“家家户户”表现“奇”)
b、指导朗读
师:多么美丽,多么与众不同的景色啊,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生练读,评价。全班读。
(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a、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渗透造句练习)
感受“花的海洋”:
师:是什么让作者感到“应接不暇”呢?(花)在这句话中,作者把花比作(海洋),谁来说说海洋的特点是什么?(无边无际)
师:整条街道上的花就像海洋一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让人应接不暇,怪不得作者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b、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全班读。
    3.体会“民族的奇特”
师:刚刚我们通过交流,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从哪里能体会到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a、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出示以上文字课件。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理解德国民族养花的奇特。
b、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
师:如果你跟作者一样,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请读出这种吃惊、不理解。
全班自由朗读。(读出吃惊、不理解)
4.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过渡。
师:“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简洁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课件文字并板书)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练笔。
a、师: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看到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景象,他的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拿出小练笔,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b、同桌交流,班级交流
(4)理解“耐人寻味”
师:同学们写出了这么多的想法和思考,怪不得作者说“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出示课件文字)现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5.朗读升华
  师: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鲜花绽放的清香,所以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奇丽的花,这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老先生,所以他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师:正是这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养花……”(生接读第2自然段部分文字,课件出示)
  师:正是这样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生接读第3自然段写景的部分,课件出示)
6.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1)导语
师: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会)
师:如此奇丽的景色!如此奇特的民族!所以当近50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季老先生再次踏上这片他阔别多年的土地时他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出示句子,齐读)
(2)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美丽到底指什么?
a、同桌交流。
b、指名汇报。(美丽除了指美丽的花,也许作者还指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
师: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难怪作者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齐读)
  7.理解“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课文的最后,作者说他在这样的境界里又想起了四十五年前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梦的?(课件出示文字并板书“梦”)
引导学生谈理解。(引导学生抓住“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来理解)
三、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推荐课外阅读作品。
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需要同学们去读一读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有一本书等待着你们去把它翻启,这本书的书名是《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课下,同学们读读这本书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2.积累优美词句。
师: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领悟比较突出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写的既具体又生动,让我们体验到了语言描写带来的美,请大家把这些文字摘抄到采蜜集里,并把它们背诵下来。(生背诵或摘抄)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梦
奇特的民族!
 
教学反思:
“在经历中成长。”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请教了我的指导老师以及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自己觉得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比如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的重要性,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课文中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并进行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
比如实现同样一个教学目标是有多种方法的,教参上的教法未必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应该加以选择,而不是盲目照搬。
比如教学细节是很重要的,它可能是一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

……
如此种种,有些是在上课前感受到的,有些则是在上完课后体会到的。所以我在开头引用别人的话说:“在经历中成长。”
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在教学方法上,仔细回想一下,本身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在对学生的引导、评价语言上有诸多失当之处,不能很好地启发、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理解;在指导朗读上,采取的指导方法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预设与生成的处理上,欠缺随机应变的能力……
只有明白了自己的缺点,才有进步的可能。
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下一篇文章:感悟名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