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 → 语文 → 五年级语文
桃花心木说课稿1
- 发布时间:2010-03-12 17:0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
公告:
《桃花心木》是一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先写“我”与平凡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的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 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亦是如此: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的成长。 这篇课文借种树一事,来表达作者对于人的见解,含义十分深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认识水平有限,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因此,结合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即,“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技能目标:凭借教材,引领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认真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3、 情感目标: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理解种树人谈话的主要意思,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树立自主、自理、自强的生活态度,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教材的直接信息,更具有价值的是让学生在参与教材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去运用学习方法,融入情感体验,转化为智慧、受到精神的启迪等。所以,对本课的教学,不在停留在教材上——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在学习与交流中经历:“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探究内在的原因——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与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去构建自己的认识。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反复的“读、思、品、议、划”通过口、眼、脑、手并用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自学能力。 本课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自由谈话,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同学们平常养花都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2、揭题质疑、创设情景:有一个高个子种树的人,他并不是这样做的,可结果却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达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它的名字叫——桃花心木。紧接着,交流相关资料,教师出示图片并简介。 3、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的人是怎样培育它们地呢?自由读,画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步入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加之地域限制,学生对可文中描写的桃花心木,知之甚少,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兴趣。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其思考。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苗的? 2、感知不同之处: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和我们通常栽培的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这样种树,你对他的表现有什么看法和疑问? 设计意图:有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质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 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他也一股脑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探索,交流感悟 (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1、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多读几遍。 2、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回种树人呢?给大家说说,你种树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老师想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让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绝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艰难自发的走进课文,达到理想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种树人,评、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目的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与文本能够对话做了充分的积淀。 (二)、抓住要点,仔细品读 1、读中抓要点:种树人,你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吗? 2、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a: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b: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所以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c: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树苗就不会养成依赖之心。 联系上下文或实际生活想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能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的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涵的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等,所以,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景,让学生紧接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重点;后面的想一想:“种树人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 跑去。 (三)、引领思辨,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树苗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结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树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原有的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辨,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悟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成长而言,不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源吗?而通常学生学文章,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则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引领很重要。更何况,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还可顺理成章的让学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脉络,并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板书设计应简明扼要,直观形象,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本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6 桃花心木 (借)种 树 (喻)育 人 找 水 源 经受磨练 扎 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