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五年级语文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1-22 15:2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郑和远航
  •   公告: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一、倒叙入手,直奔中心。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学生读题后,纷纷提出了“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不足之处:
1、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没有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时间安排不合理,复述这一重点内容没有突出来。
3、课堂上学生自读时间还应再充足些,以便更好地感悟文本。
走近郑和,走进历史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郑和,一位家喻户晓,从事航海下西洋28年的三保太监。是他带领明朝士兵,穿越千山万水,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因此,郑和远航是个历史性的突破。他代表了明朝对各国的亲切问候,更代表了所有华夏女儿呼唤和平的心愿。
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马丽丽老师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她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文章重点:“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既能读进去,又能读出来,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中以情促趣,她设计的“小小评论家:郑和远航是怎样的远航”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拓展深化,学生领悟到的郑和远航是生命的远航、自信的远航。马老师通过“读”与“想”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教给学生如何看待历史、看待历史人物,用辩证的思维思考,诚然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短短的课堂几十分钟,历史之远,原因之复杂,内容之多,不可能一下子作出判断,甚至有些茫然。例如郑和的七次远航,到达了30多个国家,马老师在课上传达了在现在交通便利的情况下是较容易的,这一点还有待商榷,我们中间的很多人一生都没有出过国,更何况是30多个国家,应从这种思辨得出郑和在600多年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出使那么多的国家是多么的不容易。
马老师的课虽然只有四十分钟,但是,教给孩子们的远远超过一节课,大量的知识储备,大量的资料辨析,这节课的容量之大,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角度之多,真值得我们好好的去研究。课堂上的结束,肯定不能阻止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思考。
海强则国强,海静则国宁。让这些在阳光下生长的花朵,沿着前辈为他们铺的路,脚踏实地的走,成为祖国的强者,在世界播撒和平的种子,让和平之花开满人间。
 

上一篇文章: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下一篇文章:秦兵马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