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改革说课提纲
1、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定位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人才的要求,职业学校纷纷将课程改革作为首要任务。我校也结合本校会计类专业实际情况,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了深入改革。
《基础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也是后续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 、 《财务管理》及《审计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社会经济、企业运行等大环境出发,以财务的眼光和视角看待会计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了解会计人员应当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等。
2、 课程目标定位
在课程目标定位上,我校坚持以会计上岗证为中心,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展开。
A.知识目标:
能够对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分类
能正确填制凭证并登记账簿
掌握会计核算程序
能编制会计报表
B.能力目标:
能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相关法规
能分析简单经济业务并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能胜任各会计岗位的简单工作,学会分工协作
能够学会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C.情感目标: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使学生热爱本专业,勤于钻研业务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诚实守信为本,坚持实事求是
最后要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3、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我校结合本课程基本内容,基于“能力本位”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以基本工作流程和关键职业活动为线索,将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要点合理嵌入各职业活动环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职业需求的“风向”作用,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技能训练为基础,以专业实践性为核心的综合型课程体系构建。具体表现为,以“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关键技术技能和职业活动的嵌入为主线,将会计要素、科目、账户等作为“会计语言”融入其中,并将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作为“会计思维”,在指导学生学习主要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建立“会计认知”能力。
在具体的单元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告知→引入→操练→深化→归纳→作业等教学环节,运用了创设情境、案例导入、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借助于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也以改变了以往由教师、考试决定成绩的评价模式 ,开发了“立体评价”模式,形成了学生、教师和行业评价相结合的新机制。
A. 加大了过程性评价的力度
B. 强调实践评价与理论评价相结合
C.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D. 引进行业评价,评价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4、 配套设施建设
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我们拥有“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支持。师资建设上,我们从学历、专业资格、职业经验等多方面考虑课程师资团队建设;在专业教参方面,我们充分发挥自有专业课程教师团队的优势智力资源,结合本课程目标定位和教学实践要求,自主研发实验、实训教学中所需要的案例材料和账务资料,力求案例资料组织设计贴近知识点、反映真实业务活动和职业场景;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在已有的会计手工模拟张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机房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突破,将两者相结合形成“会计一体化实训室”,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基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授课,因此授课全部在手工模拟张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机房进行,待“一体化教室”建成后,将全部在“一体化教室”授课。
5、课程特色与创新
A.学生主导的课堂组织形式
以工作任务提出为起点,在“做”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实践障碍-寻找理论突破-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技能要领-再实践检验
B.能力本位的教学实施导向
一改传统教学下“传-授”形式,而将学生作为教学组织的绝对核心,引导其自己动手、自觉发现、自主思考、自我提升
C.实践先行的“逆向”渐进模式
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以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导向,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感知能力、职业实践能力等
6、后续思考与目标展望
A.基于学生需求确定研讨重点,量身定做个性化教案
B.弱化学生知识背景的影响,零起点培养专业感知度
C.变实训为实践,避免例行公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
D.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增进社会与在校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
E.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实现校内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