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失乐园》。整个说课我将分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及小结四部分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本课程采用的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英语规划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该教材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那么本堂课我所要教授的内容是本书第一册第三单元有关环境问题的课文——《失乐园》。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主题与他们的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反映当代社会环境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语言输出能力的课文,也是一篇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园林专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良好素材。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目标:了解雨林的分布、现状,掌握可用于描述环境的相关词汇;
2. 能力目标: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使学生能较流利地用英语介绍雨林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公开演讲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从任务的完成中学会合作,提高社会交际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那么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又有哪些呢?
重点:
1. 知识:本课文中雨林的有关知识。
2. 词汇:本课文中有关雨林和环境的词汇。
3. 语法:强调句的结构。
难点:
1. 强调句式的应用。
2. 本课文中长句的结构分析。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特点,变枯燥为趣味,变抽象为具体,变被动为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本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演绎法和讲解法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用自我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互动学习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说教学程序
确定了目标,选定了方法,又怎样来具体实施呢?我将整堂课的教学程序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 导入:(5分钟)
首先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全球变暖的视频和两幅图片引导他们进入课文主题:环境问题。然后我会根据课文标题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失乐园的故事吗?引导学生联想失乐园和整篇课文的关系:这篇课文是用失乐园来比喻雨林遭受破坏。在此环节中我采用图片视频导入法,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又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欲望,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2. 浏览课文:(15分钟)
这个环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阅读前”阶段在本课程开始授课时我就讲解了阅读课文的步骤与方法,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了基础。而第二个“阅读中”阶段当然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对进行快速阅读和跳读。而这个阶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针对本堂课重点——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状况的知识,我会展示一张热带雨林的分布图,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雨林的分布状况。这个过程中我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将抽象的单词与具体的图表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词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这时就要提醒学生运用我们以前所讲述的一些阅读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自主阅读。第三阶段是“阅读后”阶段,这是一个产出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所设计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总结每段的大意,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还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那么在表层理解的环节我主要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来直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评价。
3. 阅读课文,掌握语言点:(30分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教育的最佳诠释是“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课堂上进行选择性精讲时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我尽量少讲。比如说单词学习,学生可以先通过查阅单词表等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自我解疑,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然后稍微难一点的短语和句子则可以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即通过同桌、同组成员的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会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解答他们的难点。最后,我还会针对一些难点向学生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说,对于词汇的检验我采用的方法有两种。首先,给出英文释义,让学生说出正确的单词或短语。然后对于较难的“worse still”和“be to blame”这两个短语则要求学生造句。最后本课中的长句和难句则要求学生进行英文释义或翻译。由于本课程一开始授课就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因此学生也比较适应这样的方法。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也通过互动式的教学进行了掌握和巩固。那么本环节主要根据学生和老师提问的情况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评价。
4. 分组讨论(30分钟)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及一段视频,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然后我会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两组讨论一个问题:1)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导致的后果;2)当今社会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3)环境保护,我们能做什么?十分钟之后,我会让其中的三组选出他们的代表上台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而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这种任务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20世纪60年代提出交际能力理论,他认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指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能否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适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这个环节设计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用英语进行交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另外通过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1) 实施多元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2) 重视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做出过程评价。
3) 实施延迟评价,不论学生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不随意褒贬学生的思维结果,给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
4) 实施差异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优生与学困生进行分层评价。
5. 巩固(8分钟)
1) 叫班上口语较好的一位同学扮演奥巴马慷慨激昂进行演讲,而这篇演讲稿词汇量较大,且及富感染力。通过听演讲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寻找自己在知识理解,语言组织及表达方面的差距,以听促进说的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2) 对整篇课文进行总结。
6. 作业(2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
2) 作业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本堂课另外一项作业是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的环境方面的知识与他们专业特色相结合,以“环境保护——我们能做些什么?”为题,从一个园林专业学生的角度写一篇作文。
四、小结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开展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都尽量使用学生探究、学生处理问题和巩固训练等环节。我预测在本堂课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基本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了解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
相关阅读推荐:
› 高职英语论文:计算机在英语单词记忆和测试中的应用尝试论文
› 高职英语说课稿 Shopping and Sightseeing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