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心理健康小学心理健康

理性调控情绪的培养征文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5-03 04:5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摘要 :情绪调节是指一个人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体验。 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理性情绪辅导法、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疗法。 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渠道 为 创建理性情绪“三个培养的渠道”。 “七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 情绪调节能力

一:小学生情绪的特点 :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应。 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能引起喜悦、快乐等积极情绪和体验;反之,则引起悲哀、愤怒等消极情绪体验。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是:
一、情绪外显明显。 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很明显,喜、怒、哀、乐很容易从他们的表情上反映出来,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后,常喜笑颜开;在被老师批评后,就会感到难为情,常低头不语或哭泣。 因此,小学生的表情就是他们情绪情感发生变化的“晴雨表”,其情绪情感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容易激动,也不容易受到控制。 如当同学们高兴时,自己也跟着高兴起来。
二、情绪体验日渐丰富深刻。 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生的情感生活不断得以丰富。 小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求知欲使他们兴奋、疑惑、惊奇,使他们的理智得到发展;同时也在学习中接受道德感和美感的陶冶。 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优秀任务使他们产生敬仰、爱慕之情,而反面人物使他们产生憎恨、厌恶之感。 此外,在共同的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培养了他们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随着社会性需要的发展,小学生的情绪体验日益深刻。 例如,学前儿童的互助友爱,在较大成分上是模成人的生活,是为了能在一起玩;小学生的互助友爱,则更大成分是处于责任感,处于履行良好的生活准则。 同是惧怕,学前儿童可能怕黑暗,怕打针等,而小学生主要是怕做错了事挨批评,怕考试成绩不好等。
三、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 入学后,在独立学习和集体生活的锻炼下,小学生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更加发展完善。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能抑制自己当前的一些愿望,而去克服困难,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 因此,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长,冲动性、易变性则在逐渐改善之中。
二、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情绪调节是指一个人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体验。 比如,处在压力状态下,要使心情更好,就要调节情绪;面对困难要鼓励自己,提高动机水平,也要调节情绪。 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本该天真浪漫的小学生们要面对来自学习、生活、家庭和社会的种种负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我们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与人交往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非理性观念;学生都有一个上进的愿望,但是缺乏自我认识能力,不自信;学生禁不起挫折,惰性严重,缺乏主体性。 为此,培养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个人力量,建立自尊,妥善管理自身情绪,增强心理免疫力就成为必要。
三、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理性情绪辅导法、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疗法。 理性情绪辅导法是近年来在国外较受重视的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之一,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所创立。 该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当一个人持理性的观念去看事物时,就会对事情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获得快乐和成功;若是以非理性的观念看问题,则会产生情绪的困扰,导致失败的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个体认识并增强其现存的能力和个人应变力,并提供了提高应变能力的一些技术,包括保持冷静、认知重构和问题解决。 人际疗法强调通过培养、发展对他人的理解,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心境(同理心)来促
进和睦相处、处理冲突和角色争执等问题。
4、 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渠道
在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渠道上,我们做了一下探索和尝试:
(一)创建理性情绪“三个培养的渠道”。
1.主渠道。 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依然是课堂。 课例有舒缓学生情绪的《快乐1+1 》、《情绪气象台》;有自我调节情绪的《拥有好心情》、《你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有合作与互助的《让我成为你的好朋友》、《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进步我高兴》;有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建立自尊的《学习的苦和乐》、《欣赏我自己》、《我真棒》等。 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抗挫、自我寻求方法和和睦相处的能力。
2.隐性渠道。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验班教室每学期至少出两期与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有关的黑板报,并在课室一角开辟“润物细无声”的平台,让学生不署名地展示、发泄、探讨、互助。 还经常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情绪调节优秀案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3.辅助渠道。 当老师感觉或发现个别学生有非理性情绪产生,不是不假思索地毫无效果地提醒或批评,而是先调查分析,策略地通过辩论、解释、讨论、谈心、讲授、说服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
(二)探索团体训练“五个环节的到位”。
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主要采取以活动为主的团体训练。 辅导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做到“五个环节的到位”。
1.创设情景,气氛到位。 顺应学生心理,结合活动内容,创设特定情景,以激发与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亮出主题,目标到位。 每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体现活动的目标性,让学生有方向感。
3.讨论分享,活动到位。 一定要把时空让给学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积极探索。
4.心理激荡,体验到位。 活动中,必须引导学生感知生活、感受成功与挫折、感悟情感。
5.多元引导,效果到位。 活动必须讲求真实的效果。 当然,同一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所收到的效果可能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要不一味地追求一刀切式的高层次效果,但强调人人都获得一定的效果。
(三)形成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七个方面的策略”。
1.帮助学生认识个人力量,建立自尊。 小学时代是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启发引导小学生认识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作三个比较,一是同幼儿园的小朋友比,使学生认识到:我们长大了,我们的主要活动已不再是游戏,而是学习,我们已不能光凭兴趣做事,而是要努力学好各门知识;二是同高年级的同学比: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行为规范,争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三是同父母和成人比:现在我们还不能直接参加祖国建设,还要靠父母、靠他人养育我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长大成才,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通过辅导,学生能正确看待自己。 比如,接受辅导的学生认为自卑并不是错,它是每个人在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 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事事依赖他人,还是勇敢地克服和超过自卑,走向成功的人生。 此类典型的团体辅导课有《我能行》、《我正在增强自己》等。
提高学生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我们训练学生主动采取以下方法提高自身能力:一是合理宣泄。 我们提醒学生,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东西,如哭泣、运动、诉说、在纸上乱画一阵、大声唱歌等,都有助于情绪的调节。 二是学会倾诉。 美国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一个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长寿20年”,因此,我们点拨学生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向朋友倾诉。 三是注意力转移。 在学生情绪不良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四是自我意念控制。 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让学生在愤怒时默数“1、2、3……”或默念“我不发火,我能管住自己”,从而以静制动,避免冲动。 五是换一种想法。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的根源,是受观念支配的。 而任何一个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的理性和非理性观念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因此,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凡事都从好处想的意识和能力。
3.强化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意识。 这方面的训练关键点是保持冷静。 冷静的头脑可以使人理智地去思考问题,我们激发学生生活体验,通过回忆,让学生切身感受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的重要性。 有一个学生就回忆起了这么一件事:我学习游泳时不小心滑入了深水区,当时喊也喊不出来,越紧张身子就越下沉,就在这紧要的关头,突然,曾经看过的游泳科技片的自救中的一句话“首先要冷静头脑……”我静下心来,头脑也清醒了,于是我就从我判断滑下的方向往上爬……老天有眼,我终于露出水面。 我这个经历对我一生影响极大。
4.增强学生心理免疫力。 我们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凡事提前预防。 比如,假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如果目标没有实现时;提醒自己马上要结束游戏了,还有15分钟……10分钟……5分钟;买玩具,先想好打算买什么,不买什么。 等等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准备,就不会产生强烈的受阻感。 提前预防能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
5.训练学生建立“同理心”。 “杀人”游戏是近来学生非常爱玩的一种群体智力游戏,我们把它用于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即“同理心”的训练中。 游戏的道具非常简单,只需和参与者人数相同的纸牌,其中有两张是与众不同的,谁抓到就是杀手。 游戏一开始,裁判会宣布这是一个君子游戏,然后“夜幕降临”,大家闭眼,当“黑夜”过去大家睁眼时,已有一个“好人”被“杀”,只能退出局外,“死不瞑目”地看着大家指认杀手,听被指认者进行辩护。 在奋力抓出杀手的过程中,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会察言观色,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6.激发学生保持和睦与创建和睦。 保持和睦与创建和睦是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标准,也是建立理性情绪的的重要条件之一。 而保持和睦与创建和睦的最好办法是真诚。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7.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精神。 竞争是一种自我提高的激励形式,合作是同伴之间为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活动形式。 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是互相渗透,又可以互相促进,他们的协调能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老师们可将这对矛盾合理地引进班级管理,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提高这两种能力。 比如,某老师为了培养学生整理教室时又快又净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分工负责,开展值日工作的评比活动。 一次,老师发现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学生,本来是负责拖地的,他却去帮着扫地。 那位学生解释说:如果不赶快把地扫好,我就不能拖地,这将影响我们小组的总的时间。 于是,老师大势宣传,随后,不仅摆桌子和倒垃圾的同学也来帮着扫地和拖地,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全班学生把这一理念用到学习、纪律、出操、习惯等各个方面。 彼此互相提高,培养了能力,增进了友谊。
五 :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提高了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首先编制问卷,选择有代表性的6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了MHT前测(检测题见P53)和数据统计分析(表一、二)。
表一 被试的年级与性别分布情况
性别
年级


合计
三年级
52
50
102(32.1%)
四年级
64
40
104(32.7%)
五年级
63
49
112(35.2%)
合计
179
139
318(100%)









表二MHT前测总分基本情况
人数
318
平均
28.65
标准差
12.67
范围
41
最大值
47
最小值
6

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拥有比较健康的情绪。 具体表现在自信心较强,有时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 但是不能保持一种稳定、快乐的心态,不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容易退缩。 比较注重自己而漠视他人,容易给人留下冷漠、不爱交际的印象。 这种情况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有所好转。
我们在被试的班级与性别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于研究中期和后期又对学生进行了测试(表三、四)。
表三 MHT研究中期测试总分基本情况
人数
322
平均
40.42
标准差
8.53
范围
26
最大值
50
最小值
24

表四 MHT后测总分基本情况
人数
320
平均
43.36
标准差
7.62
范围
17
最大值
50


对比表二、三、四的前、中、后测的统计数据,我们看出:通过对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学生心理承受力和应变力得到了提高,能较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寻找各种解决方法,而且有着比较稳定乐观的心态。
(二)有效地更新了教师的育人理念。
通过对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老师们的情绪辅导工作取向已经由矫治性转向发展性,改变了原来简单的说教方式为科学育人。 老师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更善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工作更人性化、科学化。 这也更有益于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工作的发展与推进.

上一篇文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征文

下一篇文章:小学生心理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