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体育初中体育

初二体育理论课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3-01-11 05:07: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教学目标:
1、 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
2、 正确理解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4、 了解人的社会化含义
5、 知道体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
教学内容:
一、心理健康
(一)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表现
1、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知、行、情、意等方面保持持久、稳定的健康状态。
2、 心理健康的表现及判断标准
人际关系方面:
(1)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与同学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2)与同学交往中能够真诚地赞赏别人的优点,善意地批评对方的缺点。
(3)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采取积极主动的沟通方式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学习方面:
(1)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因此而增强自信心。
(3)能够合理用脑,张弛有度,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我方面: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能够虚心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中认识自我。
(2)对于新事物充满兴趣并勇于尝试,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确立目标并以此激 励自己。
(3)具有自制力,能适度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4)能够摆脱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的困恼。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提高唤醒水平 2、降低应激反应
3、消除疲劳心理 4、增加社会关系
5、治疗心理疾病
二、社会适应
1、人的社会化
(1)了解人是如何由一个自然的人(生物)逐渐转化(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社会成员)的,以及这个过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强调每个人都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环境,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3)说明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
2、体育队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运动为人们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2)通过体育中的角色承担和角色学习,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人际关系。
(3)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人们可以体验和学会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如何发展肌肉力量
教学目标:
1、掌握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概念。
2、掌握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方法。
3、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提高肌肉力量。
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教学内容:
一、肌肉力量
1、肌肉力量是肌肉收缩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一般用肌肉最大力量来衡量。(举重比赛就是运动员肌肉最大力量的比拼)
2、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
二、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大重量的器械
2、全面平衡发展原则:
上肢、躯干、下肢肌肉力量应该全面发展;左右肌肉力量也应该平衡发展
3、超负荷原则:
对某一负荷基本适应并巩固一段时间后,适时适量地增大负荷,使之超过原有负荷,肌肉力量才能继续增长
4、间歇性原则:
在肌肉抗阻力练习后,相关肌肉需要一段时间作恢复性生长,所以,最好隔一天或两天炼一次
三、发展骨骼肌力量和耐力的方法
1、频率:一周内应该有2~3天进行肌肉力量锻炼
2、强度:需要认真调整阻力负荷,肌肉收缩、舒张每组保持在10~20次。重复3组。
3、速度:肌肉在阻力负荷下收缩要2~4秒钟,舒张要4秒钟,避免过快。
另外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四、发展骨骼肌力量和耐力的手段(例)
1、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方法
颈后臂屈伸 双杆臂屈伸 单杆引体向上 哑铃组合
2、发展躯干肌肉力量的方法
仰卧起坐 仰卧举腿 俯卧背伸 负重侧屈A
负重侧屈B 肋木举腿
3、发展下肢肌肉力量的方法
弓箭步站起 站立提踵 靠球蹲起 深蹲跳
连续蛙跳 跳楼梯
4、综合性力量练习
上下肢组合 全身组合


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
教学目标:
1、了解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2、学会二至三种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运动损伤的成因
主观因素:
3、安全意识不强,麻痹大意
4、准备活动不充分
5、体能差,身体疲劳,或带伤带病参加力所不能及的体育活动
6、技术动作不熟练,肌肉紧张,动作僵硬
7、心理状态不佳,情绪不好,注意力不集中
8、自我保护能力差
客观因素:
1、组织混乱,纪律涣散,安全标志不明
2、缺乏保护帮助
3、气候恶劣,气温突变
4、场地器材不合要求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1、充分的准备活动
使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韧带伸展性和肌肉弹性增加,保护身体能够承受一定强度的运动刺激
2、适宜的运动服装、鞋子
服装太大容易被运动器械牵扯,服装太小则会影响身体活动范围;鞋子必须保护脚在行走、跑跳时不受损伤
3、避免粗野动作和鲁莽行为
粗野的动作往往引起对手更激烈的对抗;对待对手的粗野动作,要学会宽容并以自己的文明行为影响他们
4、自我自我保护技术
突然被绊倒或前冲力过大时,要利用惯性顺势屈臂、团身、滚翻一缓冲下坠或前冲的力量,保护身体安全。
如何发展速度
教学目标:
1、了解速度的概念、种类
2、掌握各种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3、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提高速度素质
教学内容:
一、速度的概念和种类
1、速度是指人在某一运动方向上快速移动整个身体或身体部分肢体的能力。
2、速度分为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
二、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一般采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练习,应在精力充沛、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各种练习交替进行。同时,发展速度素质要与发展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素质结合起来,注意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三、运用多种手段提高速度素质
1、反应速度。
利用各种声、光等突发信号让练习者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以提高其神经系统反射弧的接通机能水平。具体方法如下:
(1)小步跑、高抬腿跑接起动加速跑:做原地或行进间的小步跑或高抬腿跑,听到信号后突然加速冲刺10~20米。反复练习。
(2)接不同方向的来球:几人从不同方向给一人传球,一人接不同方向的来球。
(3)反应突变练习:练习者听各种信号做各种滑步、上步、交叉步等移动或转身、急停、接球、上不垫球等模仿练习。
2、位移速度。
提高动作速度是提高位移速度的基础,并与四肢肌肉的爆发力密切相关。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1)快速跑。如短距离用最快速度重复跑、短距离追逐游戏、短距离游泳、速滑等。
(2)加快动作频率的练习。如快频率的小步跑、快速摆臂练习等。
(3)发展下肢的爆发力。如负重跳、单脚跳、跨步跳、蛙跳等。
3、动作速度。具体锻炼方法如下:
(1)减小练习难度,加助力法。如牵引助力跑步或游泳、顺风跑、下坡跑、顺水游、推掷较轻的器械等。
(2)加大练习难度,发挥后效作用法。如负重跳或推掷超重器械练习后,紧接着做跳跃或推掷标准器械的练习。
(3)时限法。按预定的音乐节拍频率完成动作,一改变练习者的动作频率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