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音乐高中音乐

中国民歌劳动号子教案

发布者微信

    

第三单元 美妙的歌声
课题
《中国民歌》——劳动号子
参考资料
教材(高教版)
教学环境
音乐教室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
授课节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民歌的定义。
  2、民歌的特点及分类。
  3、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4、初步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
  5、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创编劳动号子,理解掌握劳动号子的特点、作用。
  2、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相关知识
民歌的种类
教学流程
导入——研讨——范例——实践——总结——复习
学习重难点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对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川江船夫号子》的劳动背景,
实施建议
实践与理论相联系
课后评价(或后面的课后总结)
PPT的课件制作不能太过丰富,否则学生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图片上去,而忽略了音乐。喧宾夺主的误区坚决杜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播放《军民大生产》
教师提问:请问有哪位同学能听出刚才老师播放的是哪种体裁的歌曲?
学生:1、是民歌 2、是民歌中的号子
教师:对,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准确,看来回家都做了预习,那么,谁来说说,究竟什么叫民歌?
学生:1、民歌即是民间歌曲。它和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民歌来诉说哀愁,祈求幸福,抒发感情,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历史。
学生: 2、民歌的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悍,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独特性。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教师:好的,同学们已经通过查找了解了民歌的定义,是的,民歌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提炼而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都各具风格和地方色彩。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体裁。那么,“号子”又是什么呢?
学生:号子又叫劳动号子,指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配合劳动的歌曲。由于劳动方式不同形成多种类型,如:搬运号子、农事号子、船夫号子等。号子的演唱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形式等等。
教师:说得真棒!很详细也很清晰,大家听懂了吗?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就是号子的一种,大家有没有注意听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呢?它属于号子的哪一种?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同学们,咱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能用得上号子的?
同学回答:赛龙舟、拔河、抬轿子、推车……
二、新课教学
教师: (板书 )中国民歌——劳动号子
是的几位同学互相补充,道出了号子的特点,说明大家听得非常投入,下面再请大家欣赏一首劳动号子,听完后告诉我从这首号子你感受到什么?知道是什么号子吗?
1、播放《船工号子》
提问:
1、从这首号子你感受到什么?受到怎样的情绪感染?
学生回答
2、与上首号子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明显让人感觉粗犷、刚毅,两首歌都有领唱,但上一首是众领众和,这一首是一领众和;相同点是都慷慨激昂、质朴豪放。
3、听过了两首号子,下面老师将着重通过一首很有名劳动号子,来向大家介
绍号子的相关知识,它就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川江船夫号子》,在欣赏之前,先问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知道川江的?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PPT图片,展示川江险恶与纤夫拉纤照片),讲解:川江,指长江进入四川境内的这一段,李白有一句诗感叹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话道出了四川出入的艰巨,高耸入云的群山,奔腾汹涌的川江,河道曲折多险滩,水流湍急,行船十分的困难、自古便以险滩恶水而闻名。当年,河上百舸争流、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进运出,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批人——纤夫。纤夫在那时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样紧张艰险的劳动中,纤夫常常会遭遇生命危险,因此劳动号子成了他们行船时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斗争的有力工具。
纤夫除了拉纤之外,就是会喊一口沙哑的船工号子。号子有声无字,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号子声声,空谷回荡。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船只一旦搁了浅,这时你看岸边一个个纤夫排列整齐地背着僵绳,发出惊天动地的吆喝……那河风裹着冰雪阵阵狂舞,其境况是常人难以相象的。
在我国峡江上常有许多来往的船只,船只在行使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情况,船工们会喊出各种号子来配合每一劳动过程。在四川境内的长江三峡因为地形复杂,因此这里的劳动号子非常丰富。船只通常要经过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的劳动过程。
川江船夫号子,用音乐表现出各个不同的劳动环节。首先是平水号子。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平水号子给你什么样的画面,纤夫在拉船过程中遭遇了什么?
2、播放《川江船夫号子》
教师提问:这首劳动号子听完,你的头脑里有怎样的画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节奏规整吗?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整体的速度怎样?是快的?慢的?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后面的速度力度有变化吗?音乐情绪是一成不变的吗?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要过观音滩,情绪较为紧张)
教师提问:船夫们发现险滩以后的音乐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明显的速度上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力度呢?变强还是变弱?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发现了险滩之后紧接着要干什么?要上滩了!船开始与江水进行搏斗,能听出船夫与飓风大浪搏斗时的声音吗?这时的节奏、旋律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为什么后来就听不清楚旋律了。这和劳动强度有关系吗?
(学生回答)
教师:劳动强度最大的时候,劳动者很难有精力在旋律的曲折婉转上下功夫,歌声也就变成了“嘿”“嗨”的呼号。所以我们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劳动强度和旋律性成正比还是反比?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最后的速度由快变慢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险滩渡过了,激烈的斗争也暂且结束了。船夫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三、教师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板书)
1、 有领唱有合唱(一领众和、众领众和)
2、 节奏固定
3、 律动感强
4、 与劳动的强度相结合

四、拓展

由老师和学生套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谱》,共同创编劳动号子,

五、作业
1、课后去搜索各类劳动号子, 聆听各类劳动号子的异同。
2、你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得上劳动号子?
2、尝试在生活中创造劳动号子。

上一篇文章:艺术歌曲教案

下一篇文章:舞剧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