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03-02 10:1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科目: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第2册

一、 整体把握课标
(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性质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
(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任务
本册由四个单元构成本册书共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小窗口 大世界的主题教育
1、 在家可知天下事;2、一本好书知春秋;3、乘上信息直通车;4、共建绿色小窗口。
第二单元:日行千里不是梦的主题教育
1、 交通发达方便我;2、交通运输方式多;3、交通工具话今昔;4、交通发展带来的思考。
第三单元:我爱首都北京城的主题教育
1、 这是北京城;2、京城四季歌;3、万众向往天安门;4、日新月异北京城。
第四个主题单元:家乡北京是古都的主题教育
1、悠悠一古都;2、中华老字号;3、胡同遍京城;4、保护发展并肩行。
第一单元共有四课:小窗口 大世界,本单元内容重点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的性质指出:“以儿童生活的实际,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道理”。本单元是“小窗口大世界”。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媒体,使学生对这些媒体有一个全新方面的理解,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各种传媒,正确的选择和利用各种媒体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使学生在健康、安全的传媒环境中生活、学习,体现了做人的道理。
第二单元共有四课:知道什么是网络,网络的作用,知道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懂得迅速发展的网络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全面、客观地看待电视、网络等传媒,积极地选择和利用各种传媒,自觉地抵制不健康的内容懂得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奋斗。认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 初步具有分辨健康与不健康、好与坏的能力,初步具有利用各种传媒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表达的能力知道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交通,了解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和家乡交通的变化。
第三单元共有四课:知道家乡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概况、地形特点:山地多、平原少。培养学生的观察、识图、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乡事务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收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了解北京的愿望,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四单元共有四课:了解北京城的修旧历史及其变迁,了解北京的主要文物古迹,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懂得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收集资料、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事务初步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获取信息、阅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探究的兴趣。 通过了解家乡的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通过品读教材,视频信息,教师提供的文字信息以及教师引导使学生懂得崇尚质量、谦和诚信使“中华老字号”百年不衰的道理。品味“中华老字号”中孕育的文化,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通过品读教材,图片欣赏、视频信息使学生品味“中华老字号”中孕育的文化,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渗透爱家乡、爱北京的情感。
总而言之,要努力在发展学生的德性上下工夫,培养学生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换位观、生态观、共赢观、对话观、分享观和多元观。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基本理念: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四)品德与社会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
以小学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
 体验学习
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
 对具体社会事物或情景的亲身经历;
 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体验,或者教室以外的;
 是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内心的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
 探究学习
 通过探索性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
 设置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
 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或者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检查探究问题的严密性和合理性、科学性、对结论做出可靠性的评价)、交流与推广
 问题解决学习
 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且尝试提出某种解释或解决的方案的学习方式。
 使学生学会综合的、关联的、切合实际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
 使学生从社会事实和问题出发,小组合作,提供给学生人际交往的环境。
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 组员齐心协力;
 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集中于发挥自己的天赋和学习模式的任务与职责,共同完成总任务;
 小组成员中的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任务(记事员、资料员、艺术设计、报告人、记者等);
 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激励后进者,培养对多元文化的欣赏。
(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具体阐述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媒,全面正确地认识各种传媒,并能正确的选择利用各种媒体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2、 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交通与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的关系以及交通运输的方式、特点、历程、变化、问题。
3、 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
4、 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发展与历史。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选择和利用网络,让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2、 知道交通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了解它的发展。
3、 了解北京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
4、 了解北京的发展与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1、 正确的选择媒体,利用媒体,让网媒体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2、 交通工具的发展。
3、了解北京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
4、知道北京的发展与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现的。其中, 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与时间相结合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学段目标
 体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者模拟情境某一活动或过程来获得体验和感悟比如角色扮演、画画、游戏等
 链接:是指教材中无法呈现或者学生无需记忆,但同时又与教材中某一内容向关联,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或认知的内容,包括知识扩展类、故事类等内容
 思考:提出值得学生深思的问题,问题要具有针对性、生成性和开放性
 探究:是指学生需要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等环节完成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调查、采访、实践操作等
 提示: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二、整体把握教材
教学内容:本册书共分四个单元:
第一个主题单元:小窗口 大世界
1、 在家可知天下事;2、一本好书知春秋;3、乘上信息直通车;4、共建绿色小窗口。
第二个主题单元:日行千里不是梦
1、 交通发达方便我;2、交通运输方式多;3、交通工具话今昔;4、交通发展带来的思考。
第三个主题单元:我爱首都北京城
1、 这是北京城;2、京城四季歌;3、万众向往天安门;4、日新月异北京城。
第四个主题单元:家乡北京是古都
1、悠悠一古都;2、中华老字号;3、胡同遍京城;4、保护发展并肩行。
新课程标准要求
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用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
2、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学生的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经验作为学习的目标。
3、按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标准的各部分和各条均不是按照学科体系和知识点呈现的。每一条标准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知识学习,情感态度和行为能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
4、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只有根据具体的学生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标准基本上采用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呈现。

三、 整体把握学情
1、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活,适应社会,为他们逐步具备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潜能。
3、将品德、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获得良好发展。
注意教材内容和多种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学困生的困难点是当务之急。以便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 容 课 时
1 布置本学期内容及要求 1
1 2 在家可知天下事 2
2、3 一本好书知春秋 2
3 4 乘上信息直通车 2
4 5 共建绿色小窗口 2
5 单 元 检 测 1
6 交通发达方便我 2
7 交通运输方式多 2
8 交通方式话今昔 2
9 交通发展带来的思考 2
10 11 复习准备期中考试
12 这里是北京 2
13 京城四季歌 2
14 万众向往天安门 2
15 日新月异北京城 1
单 元 检 测 1
16 悠悠一古城 2
17 中华老字号 2
18 胡同遍京城 2
19 保护发展并肩行 1
20 复习期末考试

上一篇文章:折叠小红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