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我们一起手拉手》课标解读

发布者微信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一起手拉手》课标解读

在写教学设计之前,我曾设想过几种方案,最后选择了可操作性最强的一种。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这一课题之前对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的生活现状已经有所了解了,加上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手拉手活动的意义以及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因此在设计本课题时,我结合了本班学生的地域、生活实际,布置学生再去充分地搜集有关地震灾区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农村儿童的资料,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接近他们,与他们作交流,然后做好相关的记录。由于有了前面这些充分的铺垫,加上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渲染,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另外,学生课前、课内的合作交流当中不仅加强了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更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情境一:灾区儿童,我想对你说

由于学生课前已经搜集了大量有关5.12大地震灾区的资料,加上教师充满感情的配乐故事,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们都能够从帮助他们的角度去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能够从学习灾区儿童不畏困难、勇敢乐观的精神等方面去谈,甚至有学生还能结合地震当中的某些事例来谈。然后,教师又以灾区儿童的口吻,适时地激励学生。

教学情境二:汇报会

课前搜集的大量资料和做好的相关记录,也可以通过特别的、生动的方式去呈现,这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汇报的时候,教师进行了充分的指导,因此,学生均能够通过比较特别的方式去呈现自己的调查成果。如调查残疾儿童的小组,就选用了把采访过程糅合在小品表演当中的形式,使其他学生耳目一新,而他们还采用了展示感受卡的形式,所谈的收获也最深刻,因此收获了最多掌声。而调查农村儿童的小组的有些成员则利用了自己老家在农村,以前回老家时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生活的有利条件,先展示了自己和村里小朋友的合影甚至为此写下的日记,然后以讲述自己和农村儿童的故事的形式,也得到了不少好评。在汇报会结束的时候,孩子们的感情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了。

教学情境三:送礼物,拟订手拉手活动计划

有了前面的了解的铺垫,再加上教师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们在送礼物这个环节也是精彩纷呈。有的学生拿出了折好的千纸鹤,有的学生拿出了精美的明信片,有的学生拿出了心爱的文具或书籍,有的学生则送上了自己最拿手的歌曲或舞蹈,然后都表达了对自己选择的手拉手小伙伴最美好的祝福。

在拟订手拉手计划环节,由于教师作了可行性的明确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拟订符合实际的计划,如利用假期跟随父母到农村与农村儿童手拉手,利用节假日到残疾儿童家里看望他们,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还拟订了利用假期让父母陪同送文具到贫困儿童家里的计划。这些计划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得到了来自同学们不同程度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