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说课稿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猜谜语的活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游戏“指方向”的情景,让学生感知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物体是不全面的。
2、演示法
充分借助直观形象,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观察物体时,通过学生喜欢的一些玩具,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并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教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实物演示还可以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加深知识的体验过程,很好地突破难点,使效果达到最佳。
3、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他们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意又有效。通过指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索、讨论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是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观察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茶壶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在教学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动物为什么同学们观察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课前激趣
1、猜一猜,让小朋友根据老师所给出的条件猜一猜整个物体会是什么?
2、游戏,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向?
我觉得这样能让学生从猜想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明确了学习内容,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合作探究
1、本位观察
在一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机器人和小兔子玩具,通过对玩具的仔细观察,明确不同的位置观察到同一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特别强调侧面点的不同处。
2、换位观察
通过学生用双手制作的照相机进行观察,把看到的面告诉大家,我觉得这样能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全方位观察
在学生充分建立表象后,我再出示课件小汽车图,让学生对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脱离实物,展开想像,才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最好途径,所以在前面观察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我提出:小朋友是怎么观察的?
(三)巩固深化
课件出示水壶:设计出有关水壶的问题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水壶,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全课总结
以《盲人观察大象》的故事总结本课。
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在备课时,我通过研究教材,发现这节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提醒学生要多角度的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真实面貌,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1.观察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平时经常用的通过观察判断物体异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玩具,并故意将不同的一面背对学生,学生很自然判断这两个玩具完全相同,这时我并没有将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而是让一个学生到玩具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在其他学生都感到奇怪并急于观察时,我将玩具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设计不但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探究新知。当学生有了观察的欲望后,我设计了观察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然后我又设计了观察玩具的活动,让通过学生变换自己观察的位置,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在学生有了亲身体会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的体会,找出自己的观察方法,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3.练习体会。这一环节里,通过“想一想”和“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理解、巩固观察方法,然后通过用学生喜欢的赛车及其图片,进行“猜一猜”的活动,把观察的位置扩展到六个方位,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
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