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数学一年级数学

9加几教学实践与体会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1-13 10:5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9加几》教学实践与体会
[教学目标]
1、 在交流9加几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方法的多样化。
2、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
3、 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粗布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4、 在与小组和全班学生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实录]
一、 猜数激趣,探究算法。
1、猜数列式
出示星星图:左边贴了9颗,右边用纸遮掩着。
师: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星星眨巴着眼睛对大家笑呢!赶紧数一数,左边有几颗小星星?(9颗)
有几颗小星星挺害羞的,躲了起来,你猜,这里面躲着几颗呀?
生:4颗、7颗……
师:看来,小朋友们各有各的想法,那到底躲着几颗呢?看好喽!(揭开纸片)
生:5颗
师:要知道这里一共有几颗小星星,该怎么列式呢?
生:9+5
2、探究算法
师:9+5怎么算呢?请静静地想一想。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9看成10,10加5等于15,15再减1等于14。
生:从5里面拿一个给9,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生:从9里面拿5个给5,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
生:从9开始接着往上数5个,就是14。
……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有数的,也有拿一个凑成10再算的。那么,在这么多方法里面,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喜欢数的。
生:我喜欢拿一个凑10再算的。
……
3、体会算法
师:刚才,XX因为没有猜准挺伤心的,要是老师拿走2颗,那就是你的答案了。(拿去2颗星星)
现在该怎么列式呢?
生:9+3
师:那就请你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互说后)
师:XX,你的同桌是怎么算的呀?
(指他的同桌)他又是怎么算的呢?
师:看来小朋友们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的小朋友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
二、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运动会场景图:
师: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去参观一下一所学校的运动会场景吧!
看,比赛正紧张地进行着呢!你能从图中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举例如: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几人?
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
生:9+3=12
师:这里的“9”指什么呀?
生:“9”指踢毽子的有9人。
师:“3”呢?
生:“3”是指跳绳的有3人。
师:这个算式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呀?
生:告诉我们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12人。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生继续提问。(同上)
师:看来大家还有很多问题要提。这样吧,自己给自己提一个,列式解决。然后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你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同桌可要听清楚了,看他列的算式有没有解决他的问题?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开始按要求活动。
师:XX,你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算式是怎样的?
生反馈。
三、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比卡丘图:
师:看来小朋友们是越来越能干了,既能提出问题,还能自己解决它,老师真佩服你们。比卡丘好羡慕噢!它呀,也想和我们一起学本领呢!欢迎它们吗?
看,它们跳着舞,高高兴兴地来了。
(动画演示)
师:这边来了几只比卡丘呀?
生:9只
师:有几只呀,挺不好意思的,躲在大树背后不敢出来呢!
(课件:探出一只比卡丘的小脑袋)
你猜,今天一共有几只比卡丘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呢?请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能写几题就写几题吧!
生列算式,师将两份不同答案的展示到黑板上(一份为完整的,一份为不完整的)
师:看,XX小朋友想出了好几种可能呢!
XX更厉害,一下子列出了这么多算式,咱们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生:左边的加数不变,右边一个一个多起来。
师:你听明白了吗?
生重复。
师: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样就能很有顺序地一个不漏地将算式写完。
看着这些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吗?
生:第一个加数都是9;
生:第二个加数在一个一个大起来,和也在一个一个大起来。
生:和的十位上都是1,个位上在一个一个大起来。
生:和个位上的数字比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数字小1。
……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9加几的加法。
板书课题:9加几
师:小朋友们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发现了那么多秘密。
四、 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1、实物演示,猜数列式。
师:接下来,让我们试试,谁的眼力好。看好了。
出示一叠书本:
师:这些都是同样厚的语文书。这一叠书有9本。
再出示同样高的一叠:
师:你猜这一叠有几本呢?(9本)
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们一样高。
师:一共有几本呢?
生:18本。
拿去3本后问:
师:你猜现在这一叠有几本?一共有几本?
生:这一叠有5本,一共有14本
……
师:到底谁的眼力好呢?数好喽!
师一本一本地拿,生默默地数。
师:几本?(6本)一共是几本?(15本)
再拿去2本
师:现在呢?
生猜后,揭谜。
2、图形演示,猜数列式。
出示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它表示9格。
(1)再出示8格的长方形:
师:你猜一共是几?请列出你的算式。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看只少了一点点,可能是8格,一共是17。
……
揭谜。
(2)出示5格的长方形,同样让学生列式,并说出理由,加以验证。
(3)2格的。
[我的体会与思考]
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很幸运地参加了省首次小学数学新课程研讨活动,执教了《9加几》一课。课后,在交互式评课中,老师们对本节课中的主题图运用与算法多样化两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而这也正是我在这一个多月的试教过程中一直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为此,我想结合自己的试教实践,谈一点体会与想法:
一、关于主题图的运用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彩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
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如在9加几的进位加法中,教材创设了一个小朋友熟悉的运动会场景图,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这一主题图,贴近小朋友的生活实际,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一开始设计教案时,我想像着在导入新课时,当我把这一场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小朋友面前时,一定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提出课堂中所需要的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探究、解决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然而事实并非我想像的那么顺利。第一次试教中,在出示了主题图后,小朋友们兴趣盎然,于是,我抓住契机,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可来劲了,小手一只比一只举得高,“我看到了有许多小朋友在参加比赛,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动绳,有的在踢毽子……”“我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喝牛奶”,听了这两个小朋友的回答,我暗暗自喜,果然如我所料,学生们直奔主题,稍加引导,定能很快提出9加几的数学问题了。正当我为自己的设计得意时,旁边传来一个小朋友的声音:“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对。”“哪里不对呀?”“我认为小朋友不是在喝牛奶,你看,这些盒子外面都有个洞,如果是牛奶的话,全漏光了。我看他们好像是在开钥匙。”“我也觉得不对。”还没来得及等我开口,第二小朋友已接上话了,“我们学校哪有这么漂亮的草地啊?”……于是,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了。可以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小朋友的注意力几乎全到这两个问题上了,虽然经过我的一番解释,学生们明白了这不是我们学校的操场,也不是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但对牛奶盒子,小朋友们还是意见很大,碍于老师的权威,才善罢甘休。好不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9加几的数学问题上,但此时,作为组织引导者的我,已全然没了当初设计时的那种激情,只想着早点把课结束。我想此时,不光是我没味,我的学生更没味。而这一切又该怪谁呢?作为刚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是那么的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总不会错吧?那问题就在于我的设计与我的引导。可以说,将主题图作为情境导入,是不错的想法,但我不能保证学生不出类似的问题,而一旦出现这种问题,我不知该如何更好地面对?即使引导了,那也是很牵强附会的。于是,我只能忍痛割爱,放弃了这个不错的设计思路,将主题图放到课的结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来结束本课,但试教后,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最后,在第三次试教中,我才确定将主题图放在中间,让学生探究了9加几的多种算法后,从主题图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再进行拓展提高。这样,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提一个怎么样的数学问题上。几次试教发现这一设计还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我认为,主题图运用的方式很多,但要因人因课而异,不过宗旨只有一条,那就是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灵活。
二、关于算法多样化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本堂课中,学生对如何计算9加5,便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法。这时候,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应该说,这样的做法已越来越被我们大家所认可。但是当学生的思维呈现多样化后,要不要进行优化?怎样优化?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数学学习潜力,教学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强调从经验出发,鼓励源于经验的算法,就可能使学生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如果教学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9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之间没有对错之分,但无疑其中会有一些优劣之分。如一个一个往上数的,当然也是一种算法,但相对较慢。这时,教师要有优化的意识,但同时也要意识到优化的主体只能是学生,优化是一个学生思考、交流、比较、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在本堂课中,作为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对学生出现的多种算法,我没有做任何评价,也没有马上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进行算法优化,而是说:“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我想这里,我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如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通过组织定时口算比赛,让算得又快又对的学生介绍经验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我感悟,最后他们也许就会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注重的不是速度,而是注重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