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3-08-13 16:3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绿色蝈蝈
- 公告:
《绿色蝈蝈》教学案例反思
《绿色蝈蝈》是被誉为昆虫学的荷马——法布尔创作的鸿篇巨制《昆虫记》中的名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大量地运用拟人、比喻、比较的手法,语句浅显,优美传神,生动有趣,不仅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而且以人性关照虫性,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充满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叶老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品味,体味《绿色蝈蝈》语言的科学严谨和生动传神,感受法布尔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这个目标的定位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能因为实用类文本是以说明为主就把说明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实实用类文本也是文本,也是靠言语来达意表情的,所以我们该关注的重点是“怎么写,怎么说明介绍”,而不是“写了什么,说明介绍了什么内容”。然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还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这个转化越到位,课堂的生成越多,反之,亦然。
试看下面一段案例:
师:如何描绘夜晚的艺术家,拿起笔关注第三段,划出最有感觉的句子,并说一说。
生自由朗读,读完后,划出句子与同桌交流。
老师巡回指导。
师:蝈蝈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1:窃窃自语可以知道蝈蝈的声音小。
生2:尖锐、急促。
师ppt展示“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
生齐读
师:你认为蝈蝈的声音美吗?
生齐:美。
师:你从哪看出美的?
生: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声音清脆,很美。
师:那为何要写它喑哑,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生:这样才让我们知道蝈蝈叫声的独特,可以看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
师:有一句话叫做爱屋及乌,读出了作者?
生齐:对蝈蝈的喜爱。
师:读出了作者对蝈蝈喜爱。
师:既然是喜爱蝈蝈,又把蝈蝈的声音比作歌声和乐段,那作者为什么又要说蝈蝈的声音像薄膜以及滑轮的声音,跟音乐的和谐不能相媲美,那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作者可能觉得蝈蝈的这种方式的声音非常悦耳,觉得昆虫发出的声音很美。
师:非常好,正因为蝈蝈不是别的昆虫,那作者就一定要把蝈蝈的声音特点和其他声音区别开来,这就是作者喜爱的蝈蝈,是吗?回顾刚才老师讲的,法布尔的语言,法布尔的身份。
生:这些语言,体现了法布尔的科学语言。
师:科学的语言,作者把这些不能与歌声特点不能相媲美的特点写出来,这体现了他的什么?
师:我们看蝈蝈声音特别的美,我们看这个语段最后一句话。
师:“绿色的蝈蝈啊”齐
生朗读“绿色的蝈蝈啊……”
师:好,我们看在这个句子中你能感受蝈蝈声音的美吗,能感受到作者对蝈蝈声音的喜爱吗?能感受到吗?
生:把蝈蝈比成了歌声感受到了。
师:把蝈蝈比喻成歌手,好。
生:声音是很美,蝈蝈的声音像琴声一样。
师:也就是蝈蝈的声音,作者把他比作琴声,感受到蝈蝈的声音是美的,感受到作者对蝈蝈是喜爱的,那么我们把“绿色的蝈蝈啊……”改成“绿色的蝈蝈啊,你拉的琴声优美柔和,你真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可以吗?ppt展示
生朗读
师:课文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他这句话应该是他前面说了,蝈蝈的声音是很小的,但是他又说了再拉的响亮点,这是不对的。
师:也就是说他尊重了蝈蝈声音轻小的特点,把它声音的特点紧紧的抓住,不能因为他对蝈蝈特别的喜爱,就把事实放在一旁不顾。这就是法布尔作为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体现在他的语言上,这就是语言特点:语言准确,
师:语言准确(板书)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老师教学生通过找重点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深入品读文本的基础上,不但要了解蝈蝈声音的特点,而且要品味法布尔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语言特点。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句子,也找到了形容蝈蝈声音特点的一些词语。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对于蝈蝈声音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表面的,他们只是抓住了语言的一些表面信息。此时老师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从他们忽视的词语下手,更深入地去领悟语言的特点呢?例如,一生答:“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声音清脆,很美。”老师如能追问“近乎”一词的表达作用,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品读中就可能更快地找到方向。再如,很多学生都认为蝈蝈的声音美时,老师是否可以抓住 “喑哑”,“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等词,进行课堂模拟呢?在模拟之后一些学生就可能会觉得蝈蝈的声音也并不很美,就有可能在课堂上形成学生思维之间的碰撞,课堂的精彩就有可能在此呈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自己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既要从教师本人的角度考虑,更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我认为在以下方面作一点思考,不无裨益。
一、学生能够学到什么。
这里的“学”包含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方面:在学生的“学”中,我们既要关注教师所教内容,更要关注教师使用的教的方法。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会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习的结果,教师教学使用的方法也直接约束和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只有学者得法,才会有学习的成效,只有教者有法,才会有教的成就。当教学相长,教学相成,教学相得益彰的时候,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就会产生效率,就会勃发教学的盎然生命。
二、学生能够发现什么。
“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学会问,善于问,是打开课堂教学实效之门的金钥匙。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让课堂灵活开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疑问向问疑转化,促进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学生能悟到什么。
其实,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中永远挂着一串串奇异的问号,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这天空中画上一个个问号,并激起他们的探索冲动。在引导学生悟时,可以从这些方面加以考虑:
1.启而不发。多给学生创设体悟情境,在关键之处,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而不作过多的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能够引起学生高度注意的问题,一定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是思路。让学生处于一种“愤”和“悱”的状态之下,通过自己的思考、体悟,来得出答案。
2.点而不断。对于有些问题,可以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但是不给学生下一个论断。让学生在点拨中慢慢思考,学会独立体悟。在体悟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品质。
3.可以允许学生之间小范围内的讨论。学生实在体悟不出的情况下,可以允许他们在一公平的范围内加以探讨,相互之间互相谈看法,说见解,互相参照,共同提高。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正确顺利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精彩、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