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高职中职精品课公共课程>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教学案例

本站微信

案例6 长留芬芳在人间——怀念支教模范白芳礼

支教模范白芳礼老人昨天早晨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停在他家楼下那辆老旧的三轮车,离开了那些他曾资助过的学生们,离开了崇敬他的人们。二十年时光荏苒,白芳礼老人的支教事迹激励学子、感动中国。今天,当白芳礼老人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本报刊发通讯,怀念这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老人。
  一
  白芳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芳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滚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
  1974年白芳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1982年,老人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里早出晚归、辛劳奔波,攒下了一些钱。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
  二
  1987年,相当于绕地球蹬了几十圈的74岁的白芳礼正准备告别三轮车时,一次回老家的经历使他改变了主意,并重新蹬上三轮,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娃儿,大白天的你们不上学,在地里泡啥?”白芳礼在庄稼地里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干活,便问。娃儿们告诉这位城里来的老爷爷,他们的大人不让他们上学。这是怎么回事!他找到孩子的家长问这是究竟为啥。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们上学。老人一听,心里像灌了铅,他跑到学校问校长,收多少钱让孩子们上得起学?校长苦笑道,一年也就百儿八十的,不过就是真有学生来上学,可也没老师了。老人不解,为嘛没老师?校长说,还不是工资太少,留不住呗。
  这一夜,老人辗转难眠:家乡那么贫困,就是因为庄稼人没知识。可现今孩子们仍然上不了学,难道还要让家乡一辈辈穷下去?不成!其他事都可以,孩子不上学这事不行!
  在家庭会上,白芳礼老人当着老伴和儿女们宣布:“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已定,谁也别插杠了!”别人不知道,可老伴和孩子们知道,这5000元钱,是老爷子几十年来存下的“养老钱”呀!急也没用,嚷更不顶事,既然老爷子自己定下的事,就依他去吧。
  随后,老人便分两次将5000元捐给了家乡白贾村,建立起一个教育奖励基金会。村里人为了表示谢意,将一块写着“德高望重”的大匾送到了白芳礼家。
  那以后,老人又蹬上了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儿女们在老爷子出门前,都要给他备好一瓶水、一块毛巾,一直目送到街尽头。白芳礼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心里却比过去多装了一样东西,就是孩子们上学的事。
  尽管一样蹬车挣钱,白芳礼却有自己的“生意经”。今年60岁的张师傅回忆说,16年前白芳礼经常在天津站附近拉活,那时就认识了同行白芳礼,别人拉车是为千方百计挣钱养家,而白芳礼却连续把劳动所得捐献给公益事业;
  还特别在他的破三轮车上挂起了一幅写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字样的小旗,公开宣布对部分乘客实行价格优惠。
  三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钱交给了学校,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余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那个露天的“家”后,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有啥急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尘土,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说:“爸,您老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也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消失在晨雾之中。不久,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地说了办公司的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间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地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大了对自己的压力。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我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出车,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精神世界。他尽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四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老人蹬三轮车的时候,从头到脚穿的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看起来像个乞丐。“我从来没买过衣服,你看,我身上这些衬衣、外裤,都是平时捡的。还有鞋,两只不一样的呀,瞧,里面的里子不一样吧!还有袜子,都是捡的。今儿捡一只,明儿再捡一只,多了就可以配套。我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着的东西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除了不买衣帽鞋袜外,连吃的东西他都尽可能地节省。他的饮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就一点点咸菜。很多时候由于拉活需要,白芳礼老人走到哪就睡在哪,一张报纸往地上一铺,一块方砖往后脑一放,一只帽子往脸上一掩,便是他睡觉前的全部准备“程序”。
  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老人已经好多年不住在家里,特别是老伴去世后他就以车站边的售货亭为家,所谓“床”,只不过是两摞砖上面搁的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冬天,寒风习习,夏天,骄阳似火,在一层薄薄铁皮的售货亭里,老人度过了一个个酷暑严冬。后来市政府号召要整治车站街道环境,小卖铺、小亭子都得拆掉。老人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拆了他的这些小亭子。没有“屋”了,他为了仍能够拉活,就用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在太阳下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白芳礼老人就是这样,节衣缩食把自己蹬三轮车的所得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下边是老人捐献的不完全记录:
  1988年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800元,1990年为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会捐款2000元,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共捐款8100元。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家乡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1993年,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白芳礼支教公司”成立后,老人每月都向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税后利润。南开大学学工部老师刘唯真回忆,白芳礼老人从1996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1000元,总额近3.4万元,200多名南开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此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都收到了白大爷捐出的不同数额的支教捐款。
  五
  曾经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白芳礼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白芳礼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也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有人试图在老人那里找到曾经被资助的学生名单,但只发现一张他与几个孩子的合影———这是唯一的一张照片。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做贡献。”
  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重病在身的白芳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2004年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我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背景资料
  白芳礼受到国家、市、区的主要表彰和奖励:
  1987年,白芳礼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并荣获“天津市河北区勤俭持家十标兵”称号。1989年,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1年,在天津市敬老帆船杯百名十佳评选活动中,荣获“关心下一代标兵”称号。1991年,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1992年,被评为“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1995年,被评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996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同时荣获“天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标兵”。
思考讨论
1、安度晚年,是众多老年人的选择。 白芳礼老人为什么选择支教作为人生路?他的选择对你有何道德的启示?
2、你认为当今大学生应怎样才能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案例7 建设银行状告中国石油大学23名欠贷毕业生
             2005年12月29日08:38 京华时报
  由于未按合同约定归还来自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23名本科毕业生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了法庭。银行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并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昨天,昌平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学生毕业后未履行合同
  中国石油大学的23名毕业生昨天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了法庭。
  根据银行的诉状,2000年至2002年,该行陆续与当时是中国石油大学学生的23名被告签署了《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信用助学借款合同》,23名学生向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分别借了数额不等的助学贷款。
  毕业前夕,这23名学生又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签订了《国家助学贷款借款补充合同》,这份合同规定了毕业生具体的还款数额、期限以及还款方式。
  按约定,23名学生须从毕业当年9月起开始分期偿还借款本息。如果学生连续三个月未偿还本息,建行将有权解除合同。
   该《借款合同》签订后,建行北京昌平支行如约向23名学生发放了全部贷款,但这些学生毕业后却没有按合同约定归还借款本息。
  建行将学生告上法庭
  建行认为23名毕业生的行为严重侵犯了银行的合法权益,遂将他们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的借款合同,并要求23名被告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
  据了解,这23名被起诉的毕业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毕业前他们分布在中国石油大学不同的年级与系科。他们大部分家在农村。
  23名毕业生中,拖欠的最高借款额为3.6万余元,最低的3000多元。他们留给银行的联系地址大多为原籍住址,其中有9名学生因读研等原因,所留地址仍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校址。目前这些学生都很难被联系到。
  记者在一名廖姓同学的合同中看到,他于2004年毕业后前往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公司工作,记者按他留给银行的工作单位电话试图联系他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建行已停该校贷款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中国建设银行昌平支行,对方没有接受采访。之后,记者又联系该银行个人业务部,咨询中国石油大学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事宜时,被一名女工作人员告知,“已停止对石油大学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她解释停发的原因是由于“该校还款率低”。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处。一名女老师表示负责助学贷款的老师不在。同时她证实了该校“已不再和建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而目前该校主要贷款来源于中国银行。她称该校学生助学贷款的申请还在正常进行,没有受到影响,并表示学校财务部门每学期会针对在校学生的一些欠款发出催款通知,但这一措施并不适用于已毕业的学生。
思考讨论
1、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的起诉和大学生欠贷行为的?
2、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该如何建设?
案例8 雷锋精神在当代有没有价值?
今年三月五日是毛泽东同志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纪念日。从1963年至今雷锋的名字响彻祖国大地,雷锋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
雷锋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童年受尽了苦难,父母被地主逼迫而死,七岁就成了孤儿,党和人民的培育使雷锋从一个苦大仇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五好战士。由于雷锋的成长得到了乡亲们的照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因此他对党和人民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愿望也是十分强烈的。他说:“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加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的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把自己的思想认真而持久地贯彻到日常的行动之中,无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社会活动中,他都倾注对人民、对党、对国家、对工作的热爱,把负责任和无私奉献放在第一位。雷锋一生做了数不清的好事,而且做好事的动机是自觉的和超越功利的,他乐于助人,尊敬长辈,爱护弱小,对同志,对人民,向春天般的温暖。正如一句家喻户晓的话所言:“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当过机关工作人员、鞍钢的推土机手、部队的汽车驾驶员,他不论干什么,工作都兢兢业业、精益求精。雷锋驾驶的汽车曾是全连有名的耗油大王,雷锋通过钻研书籍、虚心请教,把它改造成了节油车。雷锋曾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结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你所了解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雷锋精神可以理解为雷锋的思想、言行、事迹中所体现的人格与魅力。你认为雷锋精神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2.你认为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有无价值?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3.市场机制是一个以追求利益最人性化为根本目标的机制,而作为道德要求的雷锋精神是否与市场机制相符合?请举例说明。
4.为什么在社会转型时期学雷锋活动难以顺利推行?是我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有误,还是我们的实践环节出了问题?谈谈你对“雷锋同志没有户口,三月来四月里走”这句话的看法。
5.你的认为学习雷锋活动究竟是简单而刻板地模仿雷锋的一言一行,还是学其灵魂和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
6.谈谈你对“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的理解极其现实意义。
案例9 “硫酸泼熊”事件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竟然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3只黑熊、1只马熊和一只棕熊的身上或嘴里。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其中有只黑熊被硫酸烧得双目失明,舌面整个被灼伤,黏膜脱落,口腔及上腭被烧坏,而且喉部和气管也被烧坏。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已依法将刘海洋刑事拘留。据报道,刘海洋平时学习刻苦,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年年都拿奖学金,曾是班上的团支书,曾在全国性的数学竞赛上拿过奖,已被保送为电机专业的研究生。请你仔细阅读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当你听到“硫酸泼熊”事件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2.试分析刘海洋为什么要残害动物的心理动机:“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刘海洋的心理是否正常?
3.“伤熊事件”反映出公民道德教育存在那些问题?我们从中应该汲取那些教训?
4.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尤其像黑熊和马熊这样的国际上公认的濒危物种?
5.运用学过的有关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关系的认识。
6.你认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10 市场经济秩序问题
据报道,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主要存在六大问题:
1.区域性制假售假问题比较严重.如福建漳州、陕西西安制售假药问题,山东济南和蓬莱拼装车市场问题等。制售的假冒伪劣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化肥、汽车、卷烟、成品油、化妆品、电线电缆。
2.行业垄断、地方封锁情况问题比较集中.一是一些垄断行业利用非法手段,搞垄断经营,妨碍公平竞争。二是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本地销售,主要体现在电信行业垄断、地方垄断和行政垄断。如江苏盐城等地的有线电视台非法过滤掉其他电视台的股票信息,强迫股民购买当地股票等。
3.市场上交易行为混乱,行政管理、执法不规范的问题依然突出。如江苏镇江政府部门乱摊费用,把城市建设费摊入老百姓的买房款中等。
4.个别地方非法传销问题依然严重。有多起举报反映山东青岛,烟台、四川成都、海南、湖北襄樊等地存在非法传销。有人反映“安利”借国家批准进店经营的名义,搞变相传销。
5.建筑市场暗箱操作、弄虚作假问题仍然突出。一是不执行法定的建筑招标程序,暗箱操作,虚假招标.二是一些部门和领导,滥用职权干涉工程发包、承包.三是建设施工中弄虚作假、偷工减料。
6.违反财经纪律,偷逃税款问题突出。违反财经纪律,偷逃税款问题突出,一是伪造账本和记账凭证,不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隐瞒真实的财务信息,侵占、挪用国有资产。三是非金融机构非法从事金融业务,高息揽储。三是利用发票进行违法活动。四是通过注销企业,转移财产或假破产偷税等。
请结合上面材料,运用学过的有关理论,分析下列问题:
1.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道德“滑坡”吗?
2.试分析诚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怎样才能从制度、机制、社会环境方面遏制市场混乱现象?
4.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诚信建设,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案例11 关于“见义勇为”的思考
今年2月起北京市开始使用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在全国沿用了21年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实行了10年左右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终于被新的“守则和规范”所替代。这项新规范在内存上有所调整,加进了不少新的行为守则,主要有:“做事认真负责,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父母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生活不攀比”;“妨碍他人要道歉”;“文明上网”;“不赌博,远离毒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诚实守信”等新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动是,将原来的“见义勇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告;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改为“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去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这一条。这项新规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议。请结合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提倡中小学生“见义勇儿”?假如现在一所小学校发生了火灾,是组织学生安全撤退呢,还是要求学生奋不顾身地救火?请阐述理由。
2.你认为中小学生遇到坏人坏事和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如何及时主动地报告?
3.对于成年人遇到坏人坏事和违法犯罪行为所表现出的“见义勇为”,或“见义智为”,或“见义不为”,或“见义妄为”现象。你是怎么看的?
4.如何提倡见义勇为精神,弘扬社会正气?
5.怎样理解上述新规范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6.怎样理解道德规范要求应体现先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案例12 动迁与动粗
上海市普陀区宏申小区是新建商品产权房小区,环境优美,房型新颖。252户业主中有公务灵、法官、律师,警察、教师、医生、作家、文艺工作者以及民营企业家和外企高级职员,还有全国劳模和世界冠军等。1997年竣工,2001年12月因建造大型绿地开始动迁。然而,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却令人费解。根据《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拆迁过程应履行这样的程序,第一,拆迁双方达成协议。第二,如果协议不成,拆迁人中请仲裁。在裁决作出之后,才能实施强制执行。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必须在公安局、公证处等八个相关部门的共同监督下,由公证处公证,对被拆迁的财务进行“提存”,没有损伤地搬走.然而小区业主并没有和拆迁公司达成协议。2002年8月6日,离普陀区房管局要求的9月30日最后期限还有近两个月的时候,负责拆迁的普陀区西部企业动拆迁置业有限公司出动了300—400人,用推土机、掘路机把小区的围墙、大门、门卫室以及健身用具全部铲平。8月11日,小区绿化被连根铲除。之后所有的防盗设施被陆续破坏,包括所有的防盗门上面的信箱。有居民自己找工匠焊上,结果很快被拆除。
到2002年11月,整个小区还剩下不到50家居民。所有这些剩下的居民,几乎都没有和动迁公司达成动迁协议。他们也没有收到普陀区房管局的房屋拆迁裁决书。动迁组一进入小区,居民就感到人心惶惶,避而远之.2002年12月开始,一系列非常的行为开始出现了。首先,是居民的200多只邮箱被彻底拆除,包括里面所有的信件。]2月初的几天,多名居民家中被用塑料袋包裹石块的“集束炸弹”袭击。屋顶水箱被破坏,水从七楼楼顶倾泻而下,漫进室内。留在小区内的40多户居民家中几乎每家都有被盗窃、被剪断电线、破门而入、毁坏财物的经历。业主张秀玲家中一个晚上被盗、被毁坏物品有空调、电子防盗门、不锈钢双水槽、助动车、不锈钢雨篷、晾衣架等物品被盗,全套塑钢门窗、淋浴房、室内房门、热水器等,价值2万多元。
海交通太子外沿学院教师徐肖云的遭遇更加令人同情。2002年12月29日,动迁组的人围着其丈夫张锐谩骂,并伸手打了他两记耳光。温柔可亲的徐肖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老实巴交的丈夫会被人打耳光。当天下午徐就和老伴到市信访办申述。但是晚上等他们回 到家,发现门被撬开了。推门进去,徐老师立即失声痛哭。她花了一辈子心血的家就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被砸了个精光,18扇窗户,8扇门,—百多盆花,几千册书,所有的油盐酱醋瓶瓶罐罐包括过冬衣物,都被扔在地上,搀杂着泥土和碎玻璃。当天晚上,在一个好心的警察的许可下,徐肖云在长寿路警察署的一个办公室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她乘头班公交车到了学校,为几百位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上了一堂英语课。然而徐肖云的痛苦遭遇还未结束。当天下午两点多,她再次来到市信访办,等了两个小时后,她的身边出现了三个青年男子,都是动迁组的人,其中有一个参与过辱骂她丈夫。徐肖云刚走出市信访办的大门,那三个人就一拥而上,一左一右夹住了徐老师,门口停看—辆出租车,徐老师被塞进了出租车,直往江宁路方向开去。在车上,她的两只手—直被反剪在背后。她对他们说了一句:“你当心点,我是靠手吃饭的。”对方还是没有松手,而且右边一个男人用自己的腿夹住了52岁的交大女教师的一条腿。在路上,二个男人不停地提起她女儿的名字,说他们知道她就读的学校,住哪个寝室,她在出租车里只感到—阵阵寒意。出租车直接开到宜昌路动迁组办公室。在—个空空荡荡的大房间里,一个自称是“大组长”的人把徐训了一顿。
小区业主感到非常不满意的是,动迁所给的4000多元补偿价格太低。他们的房子被大大低估了。业主张秀玲说,他们的房子是1996年开始建设的商品房,该套住宅的产权证上写着房屋所有权“私有”的字样。也就是说,这是—套完全私有的商品住宅。但是评估报告上却写着“职工住宅”。而“职工住宅”的概念原是国家或集体为职工建造的住宅,是“公有住宅”,产权是属于国家或者集体的,居住者只有使用权。由此,业主们认为房屋价值被低估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按照“私有的新建商品住宅”的产权性质评估。估价计算的基准价格时4467元/平方米,加上朝向、层次等修正系数后,这套房屋的评估户权单价为4556元/平方米。然而,宏申小区紧邻静安,又在内环线内、苏州河畔,该地段商品房的平均价格早已经超过了6000元/平方米。同宏申小区隔河相对的中远两湾城。平均售价超过了6000元/平方米,好的楼层甚至达到了7000元/平方米以上。况且,宏申小区是这个地区罕见的多层住宅,按照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一般规律,价格应该更高。加上大多数居民住进该小区一般只有4、5年,少的只有一年。现在的补偿价格还抵不上原来1996年的房价,更不要算上装修、贷款利息、契税了.
2003年1月16日,宏申小区7幢楼房中的一幢已经爆破拆除,几名工人正在费力地从废墟中抽取钢筋。在震耳欲聋的发电机声、风镐声中,剩余的6幢楼房的门窗、墙壁正被从上至下拆毁。楼房都被绿色的施工网围着,地上全是垃圾,自来水房像瀑布一样在放水。全国因拆迁而引发了一些恶性事件:因房屋拆迁纠纷多次协商未果而导致安徽农民朱正亮的自焚;因被强行拆毁家园导致南京的翁彪自焚身亡;北京拆迁户大刚的家顷刻之间被夷为平地。
动迁是当前群众上访比较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决心对违规拆迁行为及其腐败分子,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丁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指出,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不到位、拆迁安置不落实,工作方法不当,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甚至引发恶性事件,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要求有关地方和部门提高认识,关心群众利益,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说,因动迁问题而使上访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有的地方政府不顾当地的经济实力,盲目扩大城市建设和拆迁规模,造成拆迁补偿标准不落实,拆迁安置方案不落实。第二,有的部门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工作简单粗暴,擅用强制措施。第三,有的开发企业随便降低补偿标准。
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你所了解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 如何切实保护拆迁中居民的财产权、特别是居住权?如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如何理解“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你看来,房屋拆迁矛盾和纠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妥善解决拆迁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开发商以雇佣拆迁公司的方式强制处置被拆居民的财产是否有法可依?如何根本上杜绝暴力、野蛮拆迁事件的发生?
4.如果遇上拆迁,补偿的价格标准大大低于房屋的实际价格,被拆迁人是否可以问拆迁单位讨价还价吗?如果被拆迁人漫天要价、无理纠缠怎么办?
案例13 求职履历“掺水造假”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急功近利的现象相当突出,应聘履历表上涂改成绩、夸大事实甚至虚构经历、伪造旺门的情况也时有所闻.以致一些用人单位发出了“大学生诚信何在”的质疑。比如,一位同学在求职履历中将主持过一次课堂小组讨论说成“成功组织案例讨论”并列入“校内工作经验”之中。此外,高校学生还存在其他许多诚信问题,如学 术道德观念淡薄、擅自毁约、考试作弊、拖欠贷款等等。请你结合一些大学生在求职履历中 “掺水造假”的现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大学生为什么要在求职履历中“掺水造假”?其根源何在?
2.试分析诚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失信的社会危害性。
3.分析“别人都掺水,我不掺水就会吃亏”和“掺水无奈”的观点。
4.怎样才能从制度、机制、社会环境方面杜绝求职履历“掺水”现象?
5.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诚信建设,如何培养人的诚信等道德品质?
案例14 “学术腐败”
最近,河海大学11位教授、讲师联名向南京《江南日报》写了举报信,揭露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新民“有预谋的系列剽窃行为”。举报信中提到《再谈英语论文写作规范》有19处抄袭,刘主编的《英语论文写作规范》一书,蓝本是美国的一本书,只是在顺序和部分例句上作点改变,基本上是剽窃,后作了一点辩解,说什么学术文化上“可以共同享用”。然而,既然引用了别人的著作,为什么不在书的后面注明出处呢?现在河海大学正对此事作深入调查。
在学术文化上进行剽窃的“文抄公”,近年不断被揭露。影响较大的,有北大教授王铭铭。尽管北大最后对王铭铭作了严肃处理,但是并没有使一些剽窃者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仍然我行我素,继续在学术文化上鼠窃狗偷。
学术文化上的剽窃,如同生活中盗窃财物一样,都是非法占有别人的财富。奇怪的是,就像有“窃书不是贼”的说法,为偷盗文化产品的“贼”网开一面一样,对学术文化上的剽窃,也有一些说法为其开脱。“天下文章一大抄”,就是一个代表性论调。
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你所了解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刘新民、王铭铭剽窃行为的心理根源以及产生学术腐败的社会根源。
2、如何从制度、机制、道德上有效防止并遏制学术腐败?
3、我们应从此案中汲取什么教训?应如何加强学术规范、知识产权意识以及学术道德教育?
4、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诚信建设,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案例15 忏悔录
原厦门海关副关长、调查局局长接培勇玩忽职,放纵走私,构成受贿罪和放纵走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接培勇在忏悔书中说:“我较频繁地出入红楼,与赖昌星来往,完全忘记了我作为—名 海关领导的身份。特别是对赖昌星的犯罪肆无忌惮的心理客观上起了助长的作用。现在看来,不是愚蠢和幼稚的问题,而是说明我的意志和情感已成了赖昌星的俘虏,立场的天平在进一 步倾斜。……我接受过许多教育,读了不少书,却败在大字不识几个,靠走私起家的赖昌星 手下,不说对不起准,实在是于心不甘。但古人说得好,‘知人者智,自胜省强’,我既不智 也不强,归根结底是败在自己手下,虽已醒悟,可悔之晚矣.”
接培勇一向清高,颇有才气,写得一手好字。开始对赖昌星一直保持着成心和距离。不管是赖昌星提出要送他的儿子到国外读书,还是要安排他的弟弟到香港发展,他都坚决予以拒绝。然而,赖昌星却想尽一切办法将接培勇拉下水。经过打探,赖昌星终于发现接培勇偏爱字画,喜欢书法,且与海关一副科长蔡惠娟有私情。于是每逢有书画名家到厦门,赖昌星就将他们请到“红楼”,然后请接培勇作陪。赖昌星还煞费苦心地弄来一套(175册)绝版的名贵书籍(价值人民币6.8万元)、由9位当今知名画家合作的一幅牡丹图和一幅书法作品送给接培勇。为进一步套牢接培勇,敕昌星又请接培勇为“远华”牌香烟题名、为“远华足球队”题写队名。为了满足接培勇的虚荣心,赖昌星还“内行”地表示,他喜欢接培勇的字体,接的题字会给他带来好运。就这样,放松了警惕的接培勇,一步步地走进了赖昌星设计好的陷阱。
请你联系材料内容并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你认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只备怎样的道德素质?
3.谈谈在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德性与德行、德性与规范、德性与德育、德性与修养之间的关系。
4.谈谈你对“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经得起考验”的体会。
案例16 “道德”银行引发的争论
人们印象中,“道德”意味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银行”则总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浙江一所高校却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创办了一家“道德银行”,将道德行为折合成“货币”的形式依存起来,并可支取申请相关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道德银行一成立,立即引发了诸多争议。
好人好事转化为“道德币”
2003年11月5日,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宣布道德银行正式成立并运行。全院所有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都被吸纳为储户,其他学生也可以自愿申请开户。深蓝色封面的“道德银行储蓄卡”样式与常见的银行储蓄卡相似,有户名、账号及存入、支出、结余等栏目,不过“币种”一栏却写着“道德币”三个字。
按照“道德银行”的评估细则,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其他各类好人好事都可获得相应的“道德币”。比如义务献血一次,登记在“储蓄卡”上就是2万元“道德币”。
除了负责存款的存储部外,银行还设立了支取部。如果出现各种违纪行为,就必须处以2――10万元不等的扣款。此外,当“储户”自身有需求时,也可凭卡向“银行”支取,比如“储户”可根据其做好人好事所积攒下来的“道德币”向“银行”申请相应的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
这些优先帮助和待遇包括:享受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优先考虑待遇;可申请获赠各类知识竞赛、学术讲座门票及获赠一季度的学科类报纸、杂志等。学期末,道德银行还将对“存款高额者”进行“十佳道德富翁”排名,并予以表彰和宣传。学生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等级还将被列为团内评优、学校评定奖学金的参考。
目前,学院已有3350多名大学生成为道德银行的储户,其中179位储户已获得第一笔“道德币”。
道德的市场化运作是否亵渎道德
之江学院创办道德银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道德付出给予充分肯定,从而鼓励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风。然而,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刚一提出,立刻就遭到了各方的非议和质疑。
有人认为:将道德这一人类非常高尚的情操与直接指向金钱和货币的银行联系在一起,将无上崇高的道德行为与赤裸裸的、带有明显功利性质的金钱扯上关系,是对道德的公然挑战和亵渎。当道德称斤论两的时候,道德已不成为道德。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做了好事是为储存起来以图今后回报,就会使道德变味、文明异化。
但许多社会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却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予以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道德银行可使好人好事等道德行为由自发转变为社会关注的行为,这种具体形式非但无可非议,而且恰恰是对道德行为的莫大鼓励。道德银行只是一种比喻,并不等于实际意义上的纯粹货币关系的银行。个人的道德情操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人共同参与道德积累就可使之成为社会财富,而道德银行恰恰起到了这种激励作用。
还有专家认为,当今社会,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人们不再讳言“钱”字,只要是通过诚实劳动获取的财富,都将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此同时,社会进入一个个性张扬的年代,文化的发展也趋于多元。而道德总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这使得对道德的衡量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有一个模式,而是趋于多样化。道德银行的设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学子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对道德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道德评价需要显见的制度
一些对道德银行持反对态度的教师认为,道德银行把道德视为财产,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不良启迪。认为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来呼唤道德的回归,这本身就值得商榷,如果任何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都可以换取回报嘉奖,更将使道德银行变味。他们认为道德银行游戏规则本身存在着功利性,更容易将功利性扩大化。道德存款的支取制度直接指向特权待遇,并对评奖、评优和奖学金等有明显导向和暗示作用,有将道德功利化的嫌疑,并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在做好事或参加公益活动时的出发点带有功利色彩,这将背离道德教育的初衷。
浙江大学法学院某伦理学教授承认道德有功利性,也有其非功利性的一面。人们在行善时也希望得到肯定和回报,物质反馈是其中的最低限。对于道德和善行作经济上和物质上的反馈古而有之: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古代的宗祠将对宗族作出贡献的人列入祠堂刻名立传也是一种回报。
也有人认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助人为乐,讲求无私奉献,但总是付出而没有回报,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道德银行将道德评价与道德的赏罚变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和形式,为公正的奉献与回报提供了保障,符合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

道德建设需要实践平台
道德的定义在争论中日渐明晰。是否创办道德银行,学院领导当时的主要衡量标准有以下几点:一是道德银行是否能引发学生对“道德”涵义的深刻了解和思考?二是道德银行是否能让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找到一个可操作性的机制和平台?三是是否能对提高学校的整体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四是道德银行的出发点和最终结果是否都是对的?
道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就道德讲道德会陷入空洞和虚幻化。大学里的思品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理论上的阐述是完整的,但需要实践,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现道德规范和约束。道德银行使道德“从天上来到人间”。
关于道德银行的争论,引发了学生对道德问题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它在传统课堂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让高校的道德教育得到了具体化,使之更富有实践性。
学校领导力排众议,将道德银行由纸面的设想推上了实践的平台。学校对于“道德银行”这几个字看得很淡,认为名称只是学生开展自发活动的一个载体。只要这种新的实践载体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更好地开展道德活动有帮助,就不应该多加指责。就在“道德银行”提出之前,学校还曾自发组织了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活动,鼓励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小培养诚信的良好品质。在学校年看来,两者的出发点和性质是相同的,都应该鼓励。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将传统理念与现实结合,追求与现实生活合拍的文化和效果,但他们的出发点和本意都是好的,希望外界不要人为地将“道德银行”物质化、功利化。
案例点评:
本案例通过对浙江大学之江学院成立“道德银行”这一事件以及相关评论的介绍,从一个新的角度,再次把“道德”提升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高度。
银行存取金钱,以营利为最大目的;道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无私奉献。“道德银行”鼓励人们把所做的每一件好事都记载下来,用好人好事换取“道德币”。这种做法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观念,同时对传统的道德评价体制也提出了很大的质疑。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进步意义,对奉献者的回报是社会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和认可,这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更何况这只是一种激励而并非是支付真正意义上的对待报酬。
“道德银行”通过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方式,倡导一种“多予少取、多予不取、无私奉献”的道德理念,将道德行为由自发转变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行为。总之,道德银行这种市场化运作形式,符合国际潮流,是与国际上的“义工制度”“志愿者制度”相对应的一种制度。在它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道德银行的创新性和进步性上来,不要人为地夸大其功利的色彩。
应该看到,道德银行目前只是在高校校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实行,大学生思想活跃,关于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作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在传统课堂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让高校的道德教育得到具体化、实践化的发展。这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突破点和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更好的适合全体社会普遍范围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
思考讨论
1、用好人好事换取道德币,这是否是对道德的亵渎和公开挑战?“道德银行”鼓励人们把所做的好事记下来,这与传统道德中“做好事不留名”冲突吗?
2、什么是异化?你认为本案例中的“道德银行”是一种异化现象吗?
3、你认为传统的道德评价体系完善吗?对道德和善行作出物质上的反馈是否应该?
4、将道德银行扩展到全社会范围,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有利于互助型社会的建立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失共计30余万元的终审判决。
 

相关阅读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走进民法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人生价值的特点和取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说课稿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 社会公德大PK微课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设计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诚而有信,...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