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高职中职精品课公共课程>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3.3 学对待人生环境

本站微信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教案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系。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就是要促进自我的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一般来说,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是身的精神机能。所谓身心健康,就是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18-23岁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其心理发展呈现矛盾性:第一,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第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第三,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第四,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
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如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生冲击。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信心,并产生悦纳自我的价值情感体验,在积极进取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合理地调控情绪。
对不良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和情绪稳定。
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
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包含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意思。
3、宽容原则。
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
4、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课堂人际关系的心理测试: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一共有28个问题。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对每个问题做“是”或“否”的回答。为了保证测验的准确性,请认真作答。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开。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地羡慕和忌妒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12.不知道与异性如何适可而至。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她)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
23.受别人排斥,感到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和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
计分标准:选择“是”的加1分,选择“否”的给0分。分析:
如果你的总分在0~8分之间,那么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从与朋友的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采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很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
如果你的总分在9~14分之间,那么,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你的人缘一般,换句话说,你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之中。
如果你的总分在15~28分之间,那就表明你同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比较严重,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你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竞争意识普遍增强。
1、正确认识竞争。
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竞争具有积极意义。竞争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竞争要有规则意识。
2、正确认识合作。
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理,团结能制胜。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合作。
3、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的胜利往往来自群体或团队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因此,既要提倡竞争,又要提倡合作。
案例:美国南部一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成绩相当优异,经常是首奖及优等奖的得主。他在得奖之后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
有一位邻居就很诧异地问他:“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得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优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品种超越你吗?”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居住的城镇是典型的农村形态,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毗Pi邻相连。如果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能改良他们的南瓜品种,也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品种转而传染自己,这位农夫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相反,若农民将所得奖的种子私藏,则邻居们在南瓜品种改良方面势必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的品种传染给自己,他反而必须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而疲于奔命。就某方面来看,这位农夫和他的邻居们是处于相互竞争的形势,然而在另一方面,双方又处于微妙的合作状态。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生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个人与社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有科学地把握人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途径并具有可能。人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货摊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因此,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与社会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个人的权利、自由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人类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不同,人是有意识、有意志、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着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
人对自然的改造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 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事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品资源环境相,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是内在统一的。发展需要和谐,和谐促进发展。个体的身心健康与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融洽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友好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
 

相关阅读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走进民法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人生价值的特点和取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说课稿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 社会公德大PK微课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设计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诚而有信,...

高教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说课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