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说课稿
Unit 3 Passenge One I Hate Flying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英语1 》第三单元I Hate Flying。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实现分上、下两篇进行阐述。
一 教学目标
1 .1学情分析
《大学英语1》开设在非英语各专业大学第一学期,此时学生正处于从高中英语向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高中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我们对大英的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认为英语对其专业课程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帮助;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不好,对于怎样学好该门课程没有足够的信心。鉴于高职学生目前这种现状,《大学英语》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本课程的定位。
1.2本课程的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种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电子、文秘、社工等工作,《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其专业课程学习、乃及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由此看来该门课程主要起着工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1.3教材分析
该门课程选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该教材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实用能力的培养。《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 》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每一单元都以特定的话题为主题,通过Talking Face to Face, Being All Ears, Maintaining a Sharp Eye以及Trying Your Hand 4个环节共6个学时的教学展开了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并通过 Having Some Fun这一趣味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今天我所的是第三单元第3、4课时Passage One I Hate Flying这一内容,本堂课是建立在听说课的基础上,为第5、6课时的语法和写作打基础。
1.4本堂课的定位
本堂课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和听说能力,使学生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为桥梁来接触和了解各专业岗位的前沿理论信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语言基础。
1.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本堂课通过对背景点、学习点两方面的知识定位,要求学生了解空乘知识与文化背景,能将课文中涉及的常用英语表达与空乘常识运用于日常生活。
能力目标: 本堂课主要涉及了学生阅读和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提供时间、地点线索,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定位和理解能力;能听懂与空乘英语相关的情景对话材料并能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
情感目标: 本堂课将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通过鼓励学生课外网络信息查询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 教学实现
在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后,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以上目标,下面我们来看看下篇---教学实现,我将从内容定位(content)、教学进程(procedure)、方法手段(means)和考核评价(evaluation)四个方面进行一一阐述。
2.1 内容定位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认为只有当我们理解的语言结构能“稍微超出我们现有知识的时候”,语言习得才会发生。这一理论为本堂课的内容定位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根据,基于这一理论,结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本堂课的知识点为:空乘知识与文化(登机流程,预订机票,机组成员称谓等)和课文中涉及的常用英语表达的运用(take off,check in,crash等)。
能力点:快速阅读定位及阅读能力,听说能力。
素质点: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言学习不等于语言习得,学习强调的是传统知识传授,而习得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美国行为主义者Waston强调stimulus-response bond (S-R)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即通过机械地刺激学生,使学生反复的练习,在实践中掌握语言。因此本堂课的重点为:“读、听、说”,即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把握,借以提高他们的阅读与听说能力。
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登机流程,并能用所学知识实践日常生活中的登机程序。
2.2 教学进程
1) 导入设计:(10分钟)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本堂课我采用视频导入,以期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渴望,要求学生在看完视频后回答“Where does the game take place and what is the girl in the flash?”进入主题。接下来向学生展示以下有关登机流程的图片,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将图片和所给短语相互搭配并按照正确顺序排列,以此来了解登机程序以及相应的英文表达。
2)整体理解(20分钟)
在进入情景主题后,老师不是按照传统的填鸭式的一言堂的讲授,而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英语知识,习得英语的实际应用技能,就本堂课而言,第二步的设计以文章体裁和线索为嵌入点展开整体阅读,要求学生以时间和地点为线索回答“On his way to the airport what happened to the writer?”等6个问题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下表,概括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对于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老师给予适当的疏通与讲解。
3)练习实践 (20分钟)
为了将本堂课学习重点运用于实践,并能辅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在课文整体理解后马上展开听力和口语练习,要求学生借助以下图片和提示词进行分组讨论,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4)知识巩固 (20分钟)
为了巩固学生在前几个环节中习得的语言知识,第四步教学结合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模拟试题来检测学生对fasten, attendant, check in, had better等词语的运用,以此来提高对知识的熟悉度。
5) 拓展延伸(20分钟)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最后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课堂辩论和课外角色扮演两项活动,首先将学生分为两大组,A组的学生以“I Like Flying ”为主题,B组同学以“I Hate Flying ”为主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每一组推荐三位选手参加辩论,老师给以适当点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情境提示和关键词,课后分组完成角色扮演,下次课部分学生课堂表演。
这种通过老师设置场景,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课堂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3方法手段: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鉴于前面展开的学情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定位,本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交互式教学法: 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展开教学,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老师课堂布置 reading, discussion,debate等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法指导: 为了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在学法指导上本堂课采用了合作学习法和任务型学习法,教师在课堂上下达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相互帮助,彼此指导,共同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
教学手段:本堂课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关键词和句老师在黑板进行板书,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我要求学生课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搜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 考核评价
本门课程的整体考核采用平常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本堂课作为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的组成部分,采用的是多元项目化考核方式,分阶段进行,也就是根据课堂所涉及的任务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分常规考核和绩效考核两块,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综合评价的手段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标准如下:常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到课情况,到课(+ 0.5分),请假(-0.5分),旷课(-1分);绩效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讨论、答问、故事复述、课堂辩论等方面的表现和参与情况,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和课堂参与度进行考核。
三 本堂课的创新点
3.1教学思路的创新。整个堂课教学是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循环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相关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3.2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本堂课老师从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3 考核的创新。本堂课的考核由单一的纸笔考核转向多元的能力考核,注重学生听、说、读等实际能力的考核。
结束语
各位专家、老师,如果您足够细心的话,您会发现本堂课中我一直注重的是语言习得,是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能力,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果。我的说课陈述完毕,敬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说课稿 Marriage Across Nations说课
› 大学英语说课稿 Different Attitudes to Gift Giving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