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历史优质课观摩说课稿
教学过程
|
教师引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设计的意图
|
||
导入
|
通过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装备变化,提出思考,导入新课 。
|
分析图片中清军装备的变化,进行思考。
|
1、通过设问,引发学生对本课的思考。
2、培养学生分析图片材料的能力。
|
||
一、背景
|
引入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得出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忧外患”。
|
在时间轴上找出相关历史事件,并理解本课背景。
|
1、 由于前两个单元是按专题编写,部分学生对事件发展顺序不明确,引入时间轴,有助于帮助其理清事件发展顺序和内在联系。
2、 帮助其回顾第一单元所学知识,复习巩固,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3、 有助于形成论从史出的观念。
|
||
二、
概况
|
1、核心
|
1、提出情景假设:“假如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愿意改革的清朝官员,你会主张通过怎样的方法去解决危机?”
2、再辅以当时曾国藩、李鸿章的言论去印证学生的假设。
|
学生通过历史情景创设,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并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得出洋务运动的核心: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
1、通过情景假设,给学生提供一个富有创意的思考环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2、通过曾国藩、李鸿章的言论,去印证学生的假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并且培养分析文字材料的能力。
|
|
2、目的
|
1、分析材料得出目的,并交给学生“根本目的”的基本概念和区分方法。
2、结合核心和目的,分析得出洋务运动的宗旨,以贯穿本课的始终。
|
在课本上找出运动目的,并从三点目的中分析得出根本目的。
|
分析“根本目的”,是历史学习和考试中的需掌握的重要方法。
“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
||
3、领导
|
1、让学生找出洋务运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
2、教师可帮助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
3、引导学生辩证分析李鸿章。
|
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明确洋务派中央和地方的代表。
2、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洋务派和顽固派没有根本分歧,仅是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不同。
|
对于学情较好的班级,可以引导回顾李鸿章所签订的条约,培养辩证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
||
4、内容
4
、内容
|
探究活动一
|
课堂学案
|
给学生设置课堂学案。分别设置两个问题,一个是从书中可直接得出的基础知识,另一个需要联系前后知识思考问题。
|
自学并思考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
通过自学完成学案,培养学生自学和阅读分析各种材料的能力。
|
小组合作
|
洋务运动内容的学习,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提出合作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老师要到各小组察看,提供帮助并维持纪律。
|
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得出小组最佳答案。
在小组内建立展示分工,选出代表利用投影在全班展示合作成果。
|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展示,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和优越性,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但要避免小组合作中的无效现象,给每个小组分配的任务要极富操作性,做好小组内的分工。
|
||
学生探究成果展示环节
|
军事工业
|
1、利用图片材料,加深认识理解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2、老师点评并补充近代的本质含义。
|
学生展示并讲述探究成果:
1、完成基础知识表格。
2、分析图形材料回答思考问题。
|
1、表格整理是历史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形象具体,简单明了的表格将知识系统化,增强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并且突破了重点。
2、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材料的能力
3、思考问题能让学生直观体会工业化所带来的变化,感受近代化的开端,为后面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4、历史比较法是历史学习中经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能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认识事物。
|
|
民用工业
|
1、引入相关图文材料,加深认识理解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2、老师点评并强调军事和民用工业在近代化中的作用。
|
学生展示并讲述探究成果:
1、完成基础知识表格。
2、分析图文材料回答思考问题。
|
1、通过对比,理解民用工业的作用,为后面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2、补充的材料在培养阅读图形材料的能力的同时,能让学生感受民用工业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
||
新式教育
|
1、适当引入相关图形材料加深认识理解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
2、老师点评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新式教育的作用。
|
学生展示并讲述探究成果:
1、完成基础知识。
2、回答思考问题。
|
1、补充詹天佑的头像,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对未来的期望。
2、通过比较,感受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进步,为后边洋务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
||
新式海军
|
1、引入相关地图材料加深认识理解。
2、老师点评并引出下一个学习环节。
|
学生展示并讲述探究成果:
1、完成基础知识。
2、回答思考问题。
|
1、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材料的能力。
2、通过回顾上一单元知识,增强联系和记忆。
3、通过比较,认识新式海军带来的变化,为后边的评价做好铺垫。
4、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自然引出下一步骤,对洋务运动的结局的思考。
|
||
三、结果
|
1、提出问题:洋务运动有没有实现其目的?
2、再次引入时间轴
|
综合学过知识和补充才材料,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通过时间轴,直观体会洋务运动的时间跨度。
|
1、引导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巩固学过知识,培养事件间联系的思维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2、时间轴能直观的表明发展顺序和内在联系。将屈辱史和探索史有机结合。
3、由结果的得出,自然引出下一个环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
||
四、对洋务运 动的评价
|
探究活
动
二
|
自由辩论
|
1、引入史学界两种不同的观点,展开学生辩论。
2、在学生辩论的同时给出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予以引导。
|
通过本课所学知识和标准,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辩论。
|
1、让学生初步体会史学争鸣、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2、初步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
3、培养辩证思考历史事件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
师生互动
|
1、将四个小组的思考问题结合,做出一个综合表格,引导学生比较分析。
2、点明洋务运动最突出功绩。
|
通过内容的比较分析,评价洋务运动在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
1、通过比较法,由内容的分析得出评价,巧妙地突破难点。
2、对于学情较好的班级,还可以指出最突出的功绩,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
||
课堂小结
|
老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提升。
|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本课进行小结,形成整体印象。
|
学生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回顾,整理教材结构和梳理基础知识。再次认识洋务运动是源于内忧外患背景下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是中国近代主动融入世界的重要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
课后思考
|
补充材料,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
1、验证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和方法。
2、为下一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
相关阅读推荐:
› 华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