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说课稿
教学流程
|
理由依据
|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1、导入新课时采用读书指导法
|
因为课文这段内容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
2、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生活在唐朝,是杭州人,要赴长安赶考,应如何走?考哪一科目?准备什么内容?”
|
设计这一情境问题,唐朝考生要赴长安赶考,应如何走?学生可以复习“隋朝大运河”这一基础知识。考哪一科目?准备什么内容?”是根据教育学原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仿佛回到那繁华的唐朝,学生积极思维,展开合理想像,各抒已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知识,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目的。
|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辩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掌握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又抓住教学契机,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有人认为科举制度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是进步的;有人认为科举制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五十少进士,是消极的,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并展开辩论。有的小组可能会从隋唐科举制的作用来论证科举制是进步的;有的小组可能会从科举制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而且录取比率只有1-2%,考中机率很小,论证科举制是消极的;有的小组可能会从明清的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来论证科举制是消极的。不管学生的辩论情况如何,教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应指出科举制是进步的,另外分析问题应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不能用明清的八股取士来解释隋唐科举制度的作用。教师利用“给合历史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对学生进行点拔、引导。
|
根据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辩论赛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情绪高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既有小组的交流讨论,又有组际的质疑碰撞,课堂上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网络式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表看法。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辩论中起引导、点拨作用。
|
过渡语:正是因为科举制度为唐朝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所以唐朝人展现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
过渡语既扣紧课文的主题,又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
4、巩固训练
(1)、选一选: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创立于(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辨析题
有一位唐朝考生,准备了八股文,赴长安赶考,考中了状元,请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3)、让学生共同命题(题型可以有选择、辨析或开放性的问题)
|
根据本课的课标是“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训练来反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学生共同命题既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发挥自已的才能,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二、衣食住行时尚
这部分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串,角色扮演,寓乐于学。
学生讨论:“假如你生活在唐朝,是一名长安市民,你的一天将如何度过?”学生讨论后,发表看法,我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唐朝人的衣食住行融入惟妙惟肖的表演中。
|
角色扮演,符合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设计体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一方面提供给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观赏的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体验到盛唐时期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唐朝人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这部分内容只作简单处理。
|
这部分内容课标不作要求,学生在辩论赛中作为论据已运用到,因此教学时只作简单处理。
|
相关阅读推荐:
›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