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公开课教学设计

本站微信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主要内容有:匈奴的崛起与蒙古草原的统一;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匈奴自战国时兴起历经秦汉,本民族的统一强大及与中原地区的和战变迁;两汉时国力的变化及对匈奴政策的不断调整;“战”与“和”两种方式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学习至此,学生已经通过认识秦、汉两朝历史初步了解建立统一的国家是大势所趋。本课的学习将向学生进一步阐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心智还不很成熟,尚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好奇心驱使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求知欲望强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从较多图片、小故事等资料入手,抽丝拔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不利因素是他们学习历史课程的时间还不长,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本课涉及民族问题较多,学起来不那么容易。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认识匈奴在开发边疆中的作用及汉匈关系。
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史实,归纳漠北大战胜利的原因,分析漠北大战的影响。掌握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3.通过认识昭君的贡献与品质,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认识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重点:漠北战役和昭君出塞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导学稿导学、情景体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通过释题明确学习内容,然后由小调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我们班同学有几位姓刘?几位姓李?几位姓王?几位姓董?有姓丛的同学吗?
2、我们班同学有几位是B型血?
3、我们班同学有谁的小拇脚趾的指甲盖是两半的?
明确:
据考证部分刘姓、李姓、王姓、董姓等姓氏以及全部丛姓,是匈奴族后裔。
据考证中国人口中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族等少数民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据考证小拇脚趾的指甲盖是两半的,是匈奴族后裔。
追问: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想想还记得哪些和匈奴有关的古诗吗?
明确: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二)探索新知
第一环节: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1.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
2.他统一蒙古草原对匈奴的发展有何影响?(畜牧业发达、冶铸业发展、学会农耕)
3.合作探究:材料1: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如果你是汉初时的一位大臣,面对匈奴不断的南下侵扰,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呢?(和亲)
第二环节: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合作探究:材料2: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发动反攻?(国力强盛)
2.漠北战役
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历史人物故事】卫青,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善骑射。18岁跟随卫青作战官至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很少说话敢于冲锋陷阵。常带领精壮的轻骑兵,远离大军,深入蒙古大沙漠数千里,追击匈奴贵族。
3.想一想: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实行削弱诸侯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   权收归中央。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
第三环节:昭君出塞
1.有关呼韩邪单于和昭君的故事
2.昭君出塞的作用:
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3:史书记载,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3. 合作探究: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
不同点: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阻止匈奴南下侵扰;“昭君出塞”是主动的,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三)前情回顾
七嘴八舌:你认为两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流)
时间
汉匈关系
西汉初年
和亲
汉武帝时期
战争
汉元帝时期
昭君和亲
东汉时期
以和为主
(四)感悟升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56个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建设着我们可爱的祖国。纵观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小诗一首作为总结。
冒顿统一北边疆,
迫使汉初和亲忙。
大将卫青霍去病,
北击匈奴震四方。
汉匈和同为一家,
昭君出塞美名扬。
(五)课堂竞技场
1.匈奴族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
A 畜牧业的兴旺 B 冶铸业的发展   C 制瓷业的发达   D 逐渐有了农耕
2.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    )
A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B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
C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       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了   D汉武帝时,匈奴的势力衰弱
4.匈奴分裂的时间是(   )
A秦朝      B西汉初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时期
 
六、预期效果
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和史料,学生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相关阅读推荐:

匈奴的兴起及于汉朝的和战评课稿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微课设计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反思性说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