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中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由生活中的“酸雨”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分析、学习,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1、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在目标教学实践中,不应为全体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而应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学习成就以及个性、需要的不同,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整体性及突出重点目标。有目标地进行教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失控现象,所以,在未上课之前,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用途;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的方法;②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绿色化学的思想并用辨证的眼光看待SO2。
2、教学方法的反思。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接受新知识是具有重大意义。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3、引言的反思。新课的引入虽然只有几分钟,但这几分钟或几句话起到的作用却很大。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目的,将新课的导入设计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以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引入,触目惊心的酸雨污染情况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激发学生对酸雨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硫的学习和了解的兴趣。
4、教学内容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印发,打破了化学教材单一的割据,鼓励各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首先,在本节的教学中,不单是讲解高一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其漂白性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情况,而且有机地将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分为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漂白性等几个方面作系统的归纳讲解。对于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也作了一定的调整: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及其通性→还原性→漂白性,这样安排的目的主要在于对整节课的设计是先由酸雨的罪魁祸首引出二氧化硫,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时先讲还原性,用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回应酸雨的相关问题,课堂设计显得连贯,前后呼应。但教学中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只强调SO2的污染而忽视了它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如作漂白剂、防腐剂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强调:化学是一把双刃剑,要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其次,是教学内容细节上的处理,比如,运用对比教学法,将SO2和CO2性质的异同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对比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新的事物,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
5、与学生互动的反思。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在本节课中,如果能将更多的讨论、思考与学生思维互动,效果会更好。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反思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新理念,我们应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转化与自我价值,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育实践者,并寻求一份自我实现的自信与肯定。
相关阅读推荐:
› 二氧化硫说课稿
› 二氧化硫 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