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化学说课稿高中化学说课稿> 正文

化学反应原理 水溶液说课稿

Tags: 化学反应原理 水溶液
字号:T|T
本站微信

高中化学说课比赛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说课
1节 水溶液(第1课时)说课
说课提纲: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设计说明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1节,《水溶液》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既是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也是为后续学习溶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基础,尤其是为学习盐类的水解奠定基础。本课时内容由两个大部分组成:水的电离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2.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并基本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但在认知水平上,部分学生可能认为酸中无OHˉ,碱中无H+,由于知识点与已有经验的冲突和本节理论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Ø 理解水的电离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并能应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Ø 知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含义,并掌握其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Ø 通过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培养自己归纳、对比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Ø 通过水的离子积和强弱电解质等内容的学习,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教学重难点
² 重点:水的电离过程和KW的理解
²  难点:对KW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法学法
理论支撑:“3M·HET”高效教学策略和建构主义理论
1.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探究法,类比归纳法。
2.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若干4人合作小组,自主确定一人为小组发言人,负责整合本组讨论的结果,并代表本组作交流发言,从而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     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视频、图片展示:电器短路、火灾事故频发,隐患就在身边
设问电器着火时能否用水灭火?
思考: 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什么?水本身能否导电呢?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知道生活常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问题组一:
(1)纯水中有哪些微粒?写出水电离的方程式。
(2)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水电离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
(3) KW受哪些因素影响?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解释原因。

t/℃
0
10
25
40
50
90
100
Kw/10-14
0.134
0.292
1.01
2.92
5.47
38.0
55.0

  
 
 
 
设计意图:
1问使学生认识水是怎样电离的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第2、3问紧扣化学平衡常数,引导学生推导出离子积常数,再进一步分析KW的影响因素,最后一组数据有两个作用,既可说明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又能使学生对水的电离由直观定性认识进入定量分析,从数据上感受水的电离程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水的电离和离子积常数的理解,突出本节的重点,也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探究问题组二:
(1)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2)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水电离的?对c(H+)、c(OHˉ)和KW有何影响?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加少量HCl
加少量NaOH
升温
平衡移动方向
 
 
 
c(H+)
 
 
 
c(OHˉ)
 
 
 
比较大小
c(H+)   ˉ)c(OH
c(H+)   ˉ)c(OH
c(H+)   ˉ)c(OH
KW的变化
 
 
 

(3)     根据上表分析:
酸性溶液中是否存在OHˉ?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溶液中的c(H+)与c(OHˉ)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
这组问题的设计仍然紧扣化学平衡原理,深入理解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并通过第3问对溶液中c(H+)、c(OHˉ)关系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自己体会水溶液中H+与OHˉ相互对立却又相互共存的事实,只要温度不变,外界对才c(H+)或c(OHˉ)所做的任何改变,结果总是KW= c(H+)c(OHˉ)保持不变,这就是水电离的平衡的特点,使学生理解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的稀溶液。
 
探究问题组三:
(1)以上水溶液导电能力有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氯化氢、氯化钠、醋酸、一水合氨等电解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电解质最终以何种形态存在?
(3)能否概括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尝试书写以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设计意图:
第1问引导学生得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不同;再进一步通过第2问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电离程度不同,不能完全电离的物质存在着电离平衡;通过第3问提升本节的核心知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 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重要结论,带领学生一起梳理这一节所学内容,使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良好习惯,并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提炼出本节的知识框架如下:
 
 
4.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1,则此时c(OH)=                     向纯水中滴加盐酸使c(H+)=5×106 mol·L-1,则此时c(OH)=________________ 。;该温度下
2)水的电离过程为H2O H++OHˉ ,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分别为:KW(25℃)=1.0×10-14 mol2·L-2, KW(35℃) = 2.1×10-14 mol2·L-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在35℃时, [H+] > [OHˉ]
C. 水的电离程度a(25℃)> a(35℃)
D.  [OHˉ]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设计意图:考查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3)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阴、阳离子
B.     在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C.     对同一弱电解质来说,当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
D.    纯净的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4)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NH4Cl  HF  NaHCO3    NaHSO4
设计意图:考查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设计说明
1. 知识结构安排:
    本课以“问题情境        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方法与设置:
   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问题设置层层递进,逐步突破难点,辅以讲练结合,师生互动,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采用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标确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3. 预测学生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知识点“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在理解上可能会有困难。对于这一难点,通过对表格中c(H+)与c(OHˉ)关系的深入思考、分析和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得出这一结论,并通过习题进一步巩固。
 
附:板书设计及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1、2、5,把第5题 的电离方程式写在作业本上,
2.  完成学案上的“针对练习”
3.1  水溶液
一、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和离子积常数
      H2O  H+ + OHˉ
      KW = [H+][OH ˉ]
 ① 25℃,KW = (1.0×10-7 )× (1.0×10-7 )
              = 10-14 mol2﹒L-2    KW只与温度有关
2. 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升温,电离平衡→ , KW增大;
           降温,电离平衡← , KW减小。
(2)加酸或碱:电离平衡←, KW不变
二、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 强电解质:
      HCl = H+ + Clˉ
     NaCl = Na+ + Clˉ
 2. 弱电解质:
      CH3COOH  CH3COOˉ+ H+
      NH3﹒H2O  NH4+ + OHˉ

相关阅读推荐:

化学反应原理 水溶液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说课稿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说课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说课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说课

化学反应的限度评课稿

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速率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